【漢服HanFun】楚楚/從配角到主角:花磚博物館

位於嘉義市區的「臺灣花磚博物館」將典藏的花磚整理成一整片壯觀綿延的花磚牆,來訪的遊客無不駐足留影。(圖/楚楚提供)
位於嘉義市區的「臺灣花磚博物館」將典藏的花磚整理成一整片壯觀綿延的花磚牆,來訪的遊客無不駐足留影。(圖/楚楚提供)

●專欄「HanFun」:楚楚,「衣冠楚楚」的「楚楚」,來自臺北的漢服生活化研究生,分享美好衣冠文化,以及漢服的一百種生活方式。每月刊出2篇,敬請期待。

文/楚楚

關於傳統工藝的美學,已經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起居,前篇我們介紹到餐桌上的配角「碗盤」,本篇將淺談建築的配角「花磚」。

碗盤襯托餐桌佳餚的美味,花磚妝點門面的精巧,碗盤與花磚都曾經是人們生活中習以為常的配角,但其背後的獨特美學卻成為時代記憶的縮影,歷久彌新。而今,宜蘭的碗盤以碗盤為主角,嘉義的花磚博物館以花磚為主角,館中陳列屬於臺灣文化的集體記憶,從配角到主角,碗盤與花磚走出臺灣的時代舞台,卻再次走入人們的公眾視野。

臺灣花磚博物館

位於嘉義市區的「臺灣花磚博物館」前身為日治時期的三開間老建材行,而今左右皆是一般商家。(圖/楚楚提供)

位於嘉義市區的「臺灣花磚博物館」前身為日治時期的三開間老建材行,而今左右皆是一般商家,包夾在中間的花磚博物館,可說是大隱於市的極致呈現。全檜木建造的兩層樓老屋,不算開闊的空間卻陳列著徐館長二十多年來的花磚收藏,每一片都是對歷史的鍾情與疼惜。

一進門右側的水泥牆,展示花磚鑲嵌於老屋的原貌,花磚連帶著鑲嵌主體的洗石子、紅磚,都是傳統工藝迷人的一環。花磚的原始售價目前並不可考,但是可以確知每一片花磚的價格遠高於同等大小的土地,顯然擁有花磚的家族都不是等閒之輩。而這些花磚的不同花紋樣貌,其實寄託著房屋主人對後代的期許與祝福。

據統計,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花磚都來自屋脊,讓鄰近鄉里抬頭便能瞧見醒目的花磚,是財富與地位的象徵。因此花磚的陳列常是一橫排的拼貼,圖案或相同或錯雜,而每一片花磚都有其獨特的寓意,例如百事合意、金菊錦繡、藍寶安康等。

(左圖)進門左側一整片綿延的花磚牆,是從老屋搶救下的花磚經過清洗整理後的陳列;
(右圖)進門右側的水泥牆,展示花磚鑲嵌於老屋的原貌。 (組圖/楚楚提供)

左側一整片綿延的花磚牆,是從老屋搶救下的花磚經過清洗整理後的陳列。換言之,這一整面繽紛多彩的花磚牆,意味著上百棟老屋的崩毀與消逝。花磚的保存,不只是美感的延續,更是傳承其背後老屋所承載的歷史記憶。

花磚牆的排列依照類型區分,由左側依次為水果、花卉、西洋磚等,即使是同樣圖案的花磚,也會因為釉色與工藝而有顏色深淺的變化。花磚表面起伏的雕塑,會影響釉色的著色程度,尖端處的釉彩會往低處流,造成凸處色淺、凹處色深的差異,形塑宛如明暗陰影的立體感。釉色釉料的多寡、燒製火侯的掌控,無不考驗著花磚匠師精巧的技藝。

臺灣花磚的盛產期約在1910至1930年間,後因為產能全面投入太平洋戰爭而停產,這樣精美的工藝遂成絕響,只在逐漸凋零的老屋門面上保留有過去繁華的輪廓。

花磚博物館的內部空間並不寬廣,僅有兩層樓高的狹長型建築,卻典藏著許多細膩迷人的花磚,保留原建材行的編夾竹泥牆,搭配精緻細膩的陳設,讓人彷彿重回榮華鼎盛的過去時光。

鑲嵌著花磚的各色老式家具,也訴說著臺灣的過往,一樓擺放著纏足椅、媳婦椅與紅眠床腳踏。踏上拼貼花磚的木樓梯,二樓更是處處充滿驚喜,高低起伏的閣樓與大小隔間,說是一步一景也不為過。花磚木櫃、紅眠床、圓桌矮凳、洗手臺等,令人目不暇給。

(左上)鑲嵌花磚的紅眠床腳踏;
(左下)纏足椅設有抽屜收納纏足器具,媳婦椅則是臺灣過往的記憶;
(右圖)花磚博物館內高低起伏的閣樓與大小隔間,說是一步一景也不為過。 (組圖/楚楚提供)

早期製作的花磚釉料含鉛,顯色濃豔,如今不以鉛入釉料,如何燒製出鮮明的色彩便萬分考驗技術。2018年,花磚博物館的設計師以臺灣原產的蝴蝶蘭為主體,設計具有臺灣獨特代表性的花磚,以宋代汝窯的雨過天青色為基底,襯托蘭花的遺世獨立,淡雅清新。

館內除了精彩的導覽解說,也有大量的解說告示、書籍刊物與紀錄影片,幫助所有來客認識花磚的一絲不苟。靜下心來仔細品味,這裡絕對值得一個下午的時光沉潛,或一訪再訪地百看不膩。

花磚博物館內有大量的解說告示、書籍刊物與紀錄影片,幫助所有來客認識花磚的一絲不苟。(圖/楚楚提供)

花磚紋樣的層次堆疊,是水平面一公分以內的上下浮動;繽紛豐美的生命脈動,卻是時間軸一百年以上的前後傳續。從老宅的門面配角,化為博物館精心呵護的核心主角,花磚的凋零與新生,將再次為你「磚情」。

傳統文化色彩美學

在家常的碗盤與珍稀的花磚之間,無論貧窮或富有,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色彩;無論貧窮或富有,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心寄託,碗盤的魚蝦寄託山珍海味的期待,花磚的五彩寄託福壽安康的寓意。

我們穿著漢服的人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無論貧窮或富有,我們都有屬於自己的一身色彩,我們將傳統文化的傳承寄託在衣襟裙襬,唐代豔麗、宋代風雅、明代端莊。而也許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服飾色彩,或幾經嘗試後發現適合自己的衣裝色彩,漢服的色彩搭配著實也是傳統文化的迷人美學。

選擇一套與花磚的傳統色澤相呼應的漢服,你準備好細讀花磚的故事了嗎?

宋制漢服的青碧色、胭脂色與天青色,都與花磚的傳統成色互相呼應,兩者都是傳統文化的迷人美學之一。 (圖/楚楚提供)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老屋 博物館 漢服 讀創故事 創,專欄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特技玩家》影評:火花四射 妙趣橫生的高明動作喜劇

AI助力逆向工程 挑戰達爾文進化論

《新・里見八犬傳》影評:八十年代神怪大作 奇幻又胡鬧

2024金馬奇幻影展 私心推薦五部當代奇片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