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HanFun】楚楚/從配角到主角:臺灣碗盤博物館

臺灣碗盤博物館為清水模風格建築,館內陳列臺灣不同時期的碗盤工藝,也有少部分陶瓷外銷產品的收藏。(圖/楚楚提供)
臺灣碗盤博物館為清水模風格建築,館內陳列臺灣不同時期的碗盤工藝,也有少部分陶瓷外銷產品的收藏。(圖/楚楚提供)

●專欄「HanFun」:楚楚,「衣冠楚楚」的「楚楚」,來自臺北的漢服生活化研究生,分享美好衣冠文化,以及漢服的一百種生活方式。每月刊出2篇,敬請期待。

文/楚楚

熱愛漢文化傳統服飾的人,多半也會喜歡傳統工藝,除了服飾本身體現的細膩工藝,諸如提花、印染、刺繡、妝花與織金等,來自傳統生活的常民技藝也別具含蓄內斂的美感,例如碗盤、磚瓦、造紙、木作與竹藝等,無不是生活美學的一環。而穿著漢服參觀傳統工藝,約莫也是一種傳統美學的跨時代相遇。

碗盤襯托餐桌佳餚的美味,是人們生活中習以為常的配角,但其背後的獨特美學卻成為時代記憶的縮影,歷久彌新。而今,的碗盤博物館以碗盤為主角,館中陳列屬於臺灣文化的集體記憶,從配角到主角,碗盤走出臺灣的時代舞台,卻再次走入人們的公眾視野。

臺灣碗盤博物館

位於宜蘭縣五結鄉的「臺灣碗盤博物館」為清水模構造建築,簡單樸實的內裝設計襯托日常生活樣態,不凌亂、不搶戲。館內擁有兩萬多件碗盤收藏,分門別類的陳設,顯示臺灣不同時期的家常樣貌。

(上圖)入口處展示等比例百倍放大的巨型紅魚腰子盤,與一旁正常比例的腰子盤相映成趣。
(下圖)二樓展示大航海時代瓷器、東洋陶瓷、臺灣陶瓷等共計兩萬多件碗盤收藏。 (組圖/楚楚提供)

甫進門,最搶眼的便是以木材等比例百倍放大的巨型紅魚腰子盤,與一旁正常比例的腰子盤形成有趣的對照。「腰子盤」形如腰子,因而得名,在1950至1960年代的臺灣,是喜慶宴客桌菜的愛將,盤中繪製的魚蝦,象徵人們對於生活富足的期待。

一整片的南洋椰子盤,是臺灣亞熱帶風光的縮影,椰子樹、帆船、海洋、燈塔與海鷗等意象,曾經是令外國收藏家也嚮往不已的南島風情。寓意吉祥長壽的丹頂鶴,因為中華文化與日本文化共通的瑞鳥意象,也是常見的盤繪元素之一,盤面以白底凹凸紋路呈現鳥羽輪廓,形態優美雅緻。

出自不同繪師的相同主題創作,排列在牆面上,展現同中求異的趣味。簡館長也特別說明,早期的碗盤繪製沒有如今的著作權觀念,熱銷的碗盤圖樣,常是遠近工廠互相模仿的版式。從南洋椰子盤、鶴紋盤到魚蝦腰子盤等等,也因此有如今相同主題、不同型態的趣味呈現。

出自不同繪師的相同主題創作,排列在牆面上,展現同中求異的趣味。由左至右依序為:南洋風情椰子盤、魚蝦腰子盤、鶴紋盤。(組圖/楚楚提供)

在國民政府來臺初期,因為經貿的斷流,臺灣不得不自行生產日常器用,而鶯歌的碗盤陶瓷產業便由此興盛。鶯歌出產的碗盤,常見「胭脂紅」點綴的「梅仔花」,富麗喜氣的色彩,是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

碗盤的色彩安排,是屬於臺灣的庶民生活美學,對應到中華文化傳統服飾「漢服」的色彩搭配,或許也能使臺灣的漢服復興運動,走出在地文化特色。例如喜慶的胭脂紅、充滿南島風情的海島藍等等。參觀當日,我便搭配了一身胭脂紅的宋制漢服,期待能與牆上來自鶯歌的胭脂紅陶盤相互呼應。

牆上展示各類手繪花卉盤,其中以「胭脂紅」點綴的「梅仔花」豔麗色彩最吸引人目光,與宋制漢服的胭脂紅對襟短衫相映成趣。(圖/楚楚提供)

在碗盤繽紛細膩的圖繪之餘,也可以「看款」,意即細看碗盤底部各家陶瓷工廠的落款窯印,從中文到英文,不同字型的排列設計,標誌著1950年代至今,臺灣陶瓷文化的重要背後推手。

除了碗盤以外,館內也可以看到早期農具的陳設,並以整平土地的農具「磟碡」作為空間的區隔,設置了一片色彩繽紛的花磚牆,與嘉義市的花磚博物館遙相呼應。

一直以來,臺灣碗盤博物館也致力於結合碗盤藝術與傳統文化,例如將起源於宜蘭地區的形式「落地掃」製作成歌仔戲紀念盤,或是將宜蘭古城門上「平安、順興」的字樣燒製成釉下青花小碗。

(左圖)將起源於宜蘭地區的歌仔戲形式「落地掃」製作成歌仔戲紀念盤;
(右圖)將宜蘭古城門上「平安、順興」的字樣燒製成釉下青花小碗。 (組圖/楚楚提供)

碗盤作為餐桌上的配角,陪伴我們度過無數寒暑大宴小酌,既襯托精雕細琢的宴會佳餚,也妝點樸實無華的家常料理。從菜餚的容器配角,化為博物館舉足輕重的主角,碗盤的長情陪伴,是「碗」底柔情也是「盤」前相聚。

臺灣碗盤博物館的展廳空間寬廣,兩萬多件碗盤收藏令人目不暇給。(圖/楚楚提供)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博物館 漢服 宜蘭 歌仔戲 讀創故事 閱讀 創,專欄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特技玩家》影評:火花四射 妙趣橫生的高明動作喜劇

AI助力逆向工程 挑戰達爾文進化論

《新・里見八犬傳》影評:八十年代神怪大作 奇幻又胡鬧

2024金馬奇幻影展 私心推薦五部當代奇片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