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分地帶文學》第95期,走進臺南文學生活進行式

在臺南開車找路實屬不易,一個又一個的圓環,每個都像線上遊戲無意踏入的「傳送門」。(圖/聯經出版提供)
在臺南開車找路實屬不易,一個又一個的圓環,每個都像線上遊戲無意踏入的「傳送門」。(圖/聯經出版提供)

撰文/劉怡青;圖片提供/劉怡青

開車找路實屬不易,一個又一個的圓環,每個都像線上遊戲無意踏入的「傳送門」──明明要往東,但不知為何在這迴圈裡提早一彎,就把人往南帶去──慣以開車代步的朋友說,後來她都把圓環當作任何去處的起點,迷失方向時就重返此處再來一次。

而機車固然方便,最怕為了拍照賞景走走停停,機車引擎聲劃破寂靜。這時,謝銘祐〈五條港邊〉歌裡「巷仔內伊佇遐絲敏豆」的老人家,難免因此停下手邊動作,不僅打擾〈老城門〉內那條「黃昏的無尾巷/惦惦無聲」,也錯過巷裡「禿額的石敢當/有肉臊香的風 」。臺南是最早教我散步的城,不單因爲上述種種,還有求學時期太多過渡的時間需要蹉跎。

臺南是最早教我散步的城,不單因爲上述種種,還有求學時期太多過渡的時間需要蹉跎。(圖/聯經出版提供)

南門路南起於水交社,與府前路交會前地勢一路下伏,整條都屬機場航道管制範圍,因而建物不能蓋得過高,這也讓老城區得以保留下天際線。(圖/聯經出版提供)

我念的國、高中僅隔一條南門路,是「東、西、南、」路中最保留古風的一條,六年間重複走踏同樣路徑,也就走成了鄉愁。南門路南起於水交社,與府前路交會前地勢一路下伏,整條都屬機場航道管制範圍,因而建物不能蓋得過高,這也讓老城區得以保留下天際線。許多時候,行走間你不能硬要和旁人說話,非得等飛機飛過才行。半點由不得人的日常聲景,培養出府城人的耐心,也是南門路上八、九間學校學生的共同記憶──這倒也引出另個地方傳說,若無所謂當個「地縛靈」,南門路還能完成你幼稚園到研究所所有階段學業,哪裡都不用去。

魚骨般岔出的東西向巷弄,沒有一條不值得繞進去探險。 (圖/聯經出版提供)

魚骨般岔出的東西向巷弄,沒有一條不值得繞進去探險,許多好看的宅邸安靜不張揚地置落無尾巷裡,圍牆探出半截修剪得宜的松柏或老榕,還兼栽有艷紅的朱槿或杜鵑,輪開在不同季節;日子,好似也被住在裡頭的人悉心款待著。太炎熱的南國,我甚至會安排好避暑的節點──南寧街波哥吃早點,近午熱盛的脾胃則饞五妃街杏仁豆腐冰或慶中街綠豆湯,鹹食亦可選鍋燒麵、肉圓或炒泡麵。對日頭躲躲藏藏,南門公園、假日花市和孔廟多有遮蔭,老城門與金龜樹,松鼠不怕人地竄在腳邊,偶爾看路旁告示「小心上方落葉」,以為聽冷笑話地抬頭看,還真會被大王椰子搖搖欲墜的枝葉嚇出冷汗。但要真耐不住高溫,巷裡藏著多間咖啡店,還有南美館和臺文館可以進去蹭蹭

我的散步通常也就完結在路底圓環上的臺文館,甚至熟知館內哪個展區冷氣最強──許久之前有展區談鐵道文學,擺了張仿車站候車室的木頭長椅,正對火車動態窗景與文學摘句投影,輪播著民謠〈丟丟銅〉、林強〈向前走〉和火車行駛叩隆叩隆的聲響做背景音。當時我還未曾到他城生活,「火車漸漸在起走」的離愁僅存於想像,南門路上散步,也不過為了運作中學生的日常而已。

《鹽分地帶文學》11月號/2021第95期
出版社: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出版時間:2021年11月1日
出刊頻率:雙月刊

往後十多年至今,每次散步仍習慣將臺文館做最後一站,步出館外通常已近黃昏,站在這圓弧上一點,發散出去含南門路有七條路可選。開山路能抵全臺灣人都曾當過「一日里民」的開山里,青年路則和北門路交會於火車平交道,一旁就是詹宏志先生學生時代攢著稿費搭夜車朝聖的南一書局;趁鐵路未地下化之前,仍可以體驗火車通過書店後巷震動地板轟隆隆的低鳴。

其餘中山路、公園路、民生路和中正路,或通火車站旁補習街、巴士轉運站或銜接旅遊熱區,連海味也能沿運河抵達都心。要去或將去哪裡都好,圓環不光是場散步的終點,也是任何去處的起點,接手以行走收納起的所有過渡,擲向所嚮的未抵之境。

而我無論增長幾個年歲,來去多少地方,這座城、這條路仍是靜靜地等在這裡。

●本文選自臺南市政府發行、《鹽分地帶文學》第95期新刊。

劉怡青

漁村裡的自由編輯,也撥時間寫作。出生高雄、長於台南,學習心理學與文化創意產業經營,曾任服飾業行銷及誠品書店誌《提案on the desk》企畫編輯。獲選2021書寫高雄文學創作獎助計畫,五萬字努力中。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臺南 文化局 北門 冷氣 聯經出版 生活進行式 閱讀專題

逛書店

延伸閱讀

1930年高雄港都美術之花「柏尾鞠子」──#名單之後123

英女王榮譽獎章授勳、香港傳奇華人攝影記者陳橋逝 享壽96歲

傳說中「馬偕之路」你認得幾個?淡蘭古道12個歷史景物一次看

不一樣的山水畫!M+博物館「山鳴水應」用新視角看藝術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