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臺日畫報》中的體育報導

上:嘉農棒球隊團照,第2卷第8號(1931.8.15),頁2。(圖/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提供)
上:嘉農棒球隊團照,第2卷第8號(1931.8.15),頁2。(圖/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提供)

文|鳳氣至純平、圖|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臺日畫報》(臺日グラフ,以下簡稱《畫報》)是《臺灣日日新報》的全日文月刊附錄,以視覺上的照片和圖片呈現為一大重點。其內容多元且生活化,包含評論性文章、八卦、連載小說或漫畫等。本專欄每期將挑選一個議題,向讀者分享此刊物的內容和特色。

《畫報》每期有約二十頁的圖片欄,不定期刊登相關照片,從照片內容可以想像當時臺灣社會存在哪些普遍的體育項目。本期就讓我們來介紹《畫報》上的野球(棒球)和田徑,並說說時代兩位運動好手⸺林月雲和張星賢的故事。

1930年代的野球熱

以刊登次數來說,最常出現在《畫報》上的體育項目非野球莫屬了。如著名的「KANO」嘉農(嘉義農林棒球隊的簡稱)於1931年前往甲子園參賽時的球隊團體照,以及小學棒球隊的練習照、企業野球隊的介紹等。

而其中登場次數最多也最受矚目者,乃是日本內地的「東京六大學野球」。六大學包括早稻田大學、慶應義塾大學、明治大學、立教大學、法政大學及東京帝國大學(除東大之外,皆為私校),各校在春季、秋季進行輪流賽爭奪冠軍。在1936年「日本職業野球聯盟」成立以前,「六大學野球」無論實力或人氣皆堪稱是當時日本頂尖的棒球賽聯盟,其賽事延續至今。

這些大學球隊曾經來臺比賽,臺灣則派出當時的強隊臺北鐵團(鐵道部棒球隊)和CB團(遞信部棒球隊)等迎戰;在《畫報》刊行的1930年至1937年間,六大學野球更是每年訪臺。且因為受到《畫報》母體的《臺灣日日新報》贊助,《畫報》上大幅報導並刊登選手照片,如左頁右下角的〈明大的明星野球選手〉,就像現在的體育新聞一樣,媒體似乎熱衷於把選手們塑造成明星、偶像。

臺灣人與體育

另一項熱門的體育項目是田徑。田徑是當時日本國際賽事中的強項,《畫報》照片欄除了織田幹雄、南部忠平和吉岡隆德等日本體育史上的著名選手之外,也可以看到臺灣健將張星賢、林月雲。

林月雲的照片拍攝於1931年,當時她仍就讀於彰化高等女學校。文字報導介紹即將前往日本內地參加「明治神宮體育大會」的11名女性選手,而她是唯一的臺籍女性。不僅如此,在《畫報》的體育相關報導裡,林月雲也是唯一有被提及的臺灣女性,可見當時臺灣社會尚無鼓勵女性從事體育運動的風氣。

林月雲是獲選前往「明治神宮體育大會」參賽之11名女性中唯一的臺籍運動員(照片最左位),第2卷第10號(1931.10.15),頁2。(圖/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提供)

另一方面,張星賢在自傳裡提及1932年參加洛杉磯奧運時,在東京街頭及橫濱港受到民眾熱烈歡送,寸步難行的情形。如本頁右上圖的熱鬧景象,便可印證張氏的描述一點都不誇張!另一張是他將前往菲律賓參加「第十屆遠東運動會」時,在船上和同船人下棋的照片。其實後來這場運動會一波三折,當時日本扶植的「滿洲國」剛成立,試圖藉由參賽證成其政權的合法性,但遭到國際社會反對,因此引發日本右派人士激烈抗議「若滿洲國不能參賽,日本也不應參賽」。

運選手出國比賽時民眾夾道歡迎的盛況,第3卷第7號(1932.7.15),頁18。(圖/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提供)

根據張星賢的自傳,暴徒甚至拿著「日本刀」闖進選手宿舍,部分選手從二樓窗戶跳下去而受傷。好不容易出航前往菲律賓,張星賢卻因為腳部受傷,最後仍無法出賽。順帶一提,「遠東運動會」辦完這一屆後,在各國協會的對立下告終,戰後才在1949年改名為「亞洲運動會」而復活。知道這些背後的故事之後,再看這張下棋照,不難想像這張照片或許剛好捕捉到,正憂煩外界紛擾和自身傷勢的張星賢,稍微放鬆的寶貴時刻。

於船艙中忙裡偷閒,和隊友下棋的張星賢(照片最右位),第5卷第6號(1934.6.15),頁14。(圖/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提供)

※本文出自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觀‧臺灣》第49期「他們的人生主場」。

東亞體育世界的臺日運動交流國際展

特展展期:2021年8月12日~ 11月7日

地點: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4樓(地址: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細資資訊:了解更多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日本 體育 臺史博 閱讀專題

逛書店

延伸閱讀

1930年高雄港都美術之花「柏尾鞠子」──#名單之後123

英女王榮譽獎章授勳、香港傳奇華人攝影記者陳橋逝 享壽96歲

傳說中「馬偕之路」你認得幾個?淡蘭古道12個歷史景物一次看

不一樣的山水畫!M+博物館「山鳴水應」用新視角看藝術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