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文物月刊】說.古地圖特展

約1659年以前 長江地理圖 局部 縱61.5,橫1425.5公分 清順治十六年以前絹本彩繪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平圖020878
約1659年以前 長江地理圖 局部 縱61.5,橫1425.5公分 清順治十六年以前絹本彩繪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平圖020878

文∣盧雪燕(任職於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文獻處)

圖∣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臺灣博物館提供

利用線條、符號,以及示意圖像等,將地表週遭資訊,濃縮描繪在載體之上,是為「地圖」,而「古地圖」,指的便是那一些產製年代,距今有一定時日的地圖了。不管過去,亦或現在,以圖像語言,表述物景,或者說是空間資訊的地圖本質,古今皆然,隨著時代推移,製圖技術逐步進化,致使地圖外觀,或是使用方式,產生極大變化,對於人手一機,隨時可獲得任何屬於地表資訊的現代人來說,那些古人繪製的,有著「圖畫」般外貌的「古地圖」,不但遙不可及,有時更難以理解,因此,以展出古地圖內容為故事腳本,仿古人說書,藉「說古」形式來介紹古地圖,從而闡明其特徵,並展現院藏之豐富多元,正是—「說.古地圖」的精義所在。

展覽分兩主題:一、雄視鉅海─臺灣圖;二、天涯不問─交通圖;前者藉由展示清初領臺以前之〈臺灣略圖〉(滿、漢文各一幅),以及借展自國立臺灣博物館典藏,列為國家重要級之一的〈康熙臺灣輿圖〉(B版,第一摹本),併〈乾隆臺灣地圖〉等,以時間序排列展示,勾勒出漢人入臺由遠而近的認識發展歷程。後者則同樣精選院藏與交通主題相關之〈南京至甘肅驛舖圖〉、〈四川省四路關驛圖〉二驛舖圖,以及清繪〈長江地理圖〉、〈長江圖〉二水道圖,訴說古代水陸、交通。

展件介紹

臺灣略圖

1666年左右

公元1662年,打敗控制臺灣的荷屬東印度公司,開啟臺灣史上的明鄭時期。公元1666年,康熙帝派員從到福建詢問是否攻打臺灣,曾經督理明鄭五軍軍務的降將周全斌,力主應渡海一舉殲滅鄭氏家族,展出漢文〈臺灣略圖〉很可能就是當時周氏繪呈皇帝的一幅軍事攻略圖,而滿文〈臺灣略圖〉則是其譯本。

圖1 約1666年 臺灣略圖 縱123,橫127公分 康熙初紙本墨繪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平圖021444

圖2 約1666年 臺灣略圖 縱123,橫127公分 康熙初紙本墨繪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平圖021445

康熙臺灣輿圖(第一摹本 ∕ 1930年臨摹版)

1699~1704年間(母本原圖)

以傳統山水技法呈現,內容呈現17、18世紀交會之際,臺灣西部從南到北之山川地形、行政兵備部署、道路、城鄉生活等,與其他現存清代臺灣圖圖卷相比,此圖(母本)不但年代最早,圖面上鮮明可見之人物景象,如行走在道路上的挑貨、駛牛車的人,或是追逐梅花鹿、兔群的狩獵人等,莫不忠實呈現當年臺灣這塊土地上的先民生活。

圖3 1930年 康熙臺灣輿圖 局部 縱69,橫525公分 臨摹版 紙本彩繪 母本係1699~1704(康熙38~43年)年間繪 國立臺灣博物館典藏 國家重要古物 AH001292

臺灣地圖

18世紀中葉

本圖是傳統手繪青綠山水畫地圖,描述範圍東以山為界,西臨海,北至花屽嶼,南至沙碼磯頭,是目前所知清代圖面訊息量最多的一幅長卷臺灣全島地圖。除以實景式符號繪註中央山脈以西自然及人文景觀以外,山之後或山之內無法繪出之住民聚落,則依序註寫在圖的上方空白處,足見雖不繪山後地景,但繪者對於臺灣的認識顯然已經涵蓋東西兩岸。

圖4 18世紀中葉 乾隆臺灣地圖 局部 縱46,橫667公分 清乾隆中期紙本彩繪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平圖020795

圖5 〈乾隆臺灣地圖〉 局部

四川省四路關驛圖

14世紀末至15世紀間

本圖繪由成都往北驛路三,以及往南驛路一,如下:

1.壹路西北四川都司至威茂疊溪松潘等處西番界設關參拾陸座。

2.壹路西南四川都司至雅州碉門天全大渡河等處西番界設關貳拾陸座。

3.壹路西北四川都司至青州千戶所接陝西文縣界設關拾伍座。

4.壹路正北四川都司至保寧千戶所接陜西沔縣界設關玖座。

圖6 14世紀末至15世紀間 四川省四路關驛圖 局部 縱55,橫1085公分 明紙本彩繪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平圖020801

南京至甘肅驛舖圖

14世紀末繪製

本圖卷首起自揚子江岸,注「東南」二字,卷尾止於沙州城,注「西北」二字。全圖描述明代前期從應天衛到陜西布政司所在地西安府,再由西安府向西北經蘭州渡黃河到陜西行都指揮使司所在地甘州,然後由甘州向西北至肅州衛,最後抵達沙州城的驛路—「陜甘路」。

圖7 14世紀末 南京至甘肅驛舖圖 局部 縱55,橫2432公分 明初紙本彩繪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平圖020798

長江地理圖

約1659年以前

本圖繪長江中下游河段,方位上南下北,左東右西,內容主述軍事防務,除詳註兩岸府、縣等行政區,以及各防汛點之間里距之外,「談家洲」段陸地上滿布士兵、砲臺、火砲、馬匹,而江面上則舟船密佈,攔江纜、攔江簰橫亙南北,推測極可能是1659年以前,清軍為防患鄭成功聯軍謀犯內地,在長江沿岸的煙墩修葺、砲臺架設等防禦性工程。

圖8 約1659年以前 長江地理圖 局部 縱61.5,橫1425.5公分 清順治十六年以前絹本彩繪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平圖020878

長江圖

18世紀上半

本圖是為不折不扣的長江航行圖,東自長江出海口繪起,逆流而上,表現江蘇、安徽、江西至湖北武昌、漢陽間長江段,內容涵及長江行船之各類交通資訊,除河道及兩岸地理要素之外,凡沙洲、暗礁、套(河流轉折彎曲之處)、灘(水邊的沙石地)、矶(水邊突出的岩石或石灘地)、夾(水流的兩岸或堤岸)、潢(積水池)等概一一繪入。

圖9 18世紀上半 長江圖 局部 縱24,橫587.5公分 紙本彩繪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平圖020879

本文摘錄自《故宮文物月刊》458期5月號

因應疫情警戒升級,故宮南北院區自110年5月15日起全面閉園閉館,恢復開園開館日詳見故宮官網最新消息。

「說•古地圖」特展網站:連結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文物 鄭成功 北京 閱讀專題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大地震下的「破鏡難圓」!3項防震措施有效保護收藏及文物

台灣漫畫從零到一的創作之路!《集合》009魔獸跑錯棚之幕後花絮

除了康乃馨,你知道還有2款傳統的「母親花」嗎?

比劍更古老的中國兵器!考古脈絡看殷墟文物「銅三角援戈」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