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鳥居所】坐落時代的遺址,用圖像開啟歷史的觀景窗──《手繪台灣關鍵字》活動側記

青鳥的呢喃
圖像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必需品,資訊發達的現代裡,人們對於吸收新知接賴以圖像表達搭配文字,紀實漫畫職人透過漫畫,將點狀點狀的史事串連,宛若將一把鑰匙交給讀者,將歷史蘊藏在在圖像中。在臺北鄉藝埕的青鳥居所系列講座中,邀請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與《手繪台灣關鍵字:畫說1940-2020(中英文雙語)》的作者邱顯洵先生進行對談,探討時代與歷史與人權教育的轉變。
圖像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必需品,資訊發達的現代裡,人們對於吸收新知接賴以圖像表達搭配文字,紀實漫畫職人透過漫畫,將點狀點狀的史事串連,宛若將一把鑰匙交給讀者,將歷史蘊藏在在圖像中。在臺北鄉藝埕的青鳥居所系列講座中,邀請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與《手繪台灣關鍵字:畫說1940-2020(中英文雙語)》的作者邱顯洵先生進行對談,探討時代與歷史與人權教育的轉變。
「無知者是最不自由的,因為他要面對 的是 一個完全黑暗的世界。」
-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 )
史明老師是台灣獨立運動最重要的領袖人物之一,兒時因父親參與了由林獻堂、蔣渭水等人主導的「台灣文化協會」,自幼視其為心底的英雄,大學時期赴日留學期間,他參與了祕密讀書會,鑽研昔日被視為非法的共產主義,耽迷於《共產黨宣言》《資本論》等書籍,通過此一「必經的隧道」,產生行動的慾望。大學畢業後,史明前往中國抗日,欲排除在台的日本帝國主義,於中國從事地下工作期間,見屠殺四起,與馬克思主張的人道理念相悖,且行動飽受監控,在一股「寧死於台灣,也不願死於中國」的意念催逼下,遂於1949年冒險佯裝賣茶葉的商人,自北京返台。當時台灣社會仍猶存1947年得二二八事件緊氛圍,見執政黨政權腐敗,史明毅然於草山一帶成立「台灣獨立革命武裝隊」,預謀行刺蔣介石,後因藏槍械而展開島內大逃亡。1952年偷渡至日本後,一邊經營麵館,一邊從事台獨地下工作,並於1962年完成日文版《台灣人四百年史》,及至1993年才回到台灣,繼續推動台灣獨立運動。
留學法國的邱顯洵在無意間讀到長期被列為禁書的《台灣人四百年史》,有別於常見的三國演義、三國志等,是以經濟學者的角度來詮釋史料,與使他思想深受震撼。加上在巴黎街頭見到奧諾雷.杜米埃(Honoré Daumier)諷刺畫海報的影響,矢志畫出屬於台灣本土的政治漫畫作品。日後因緣結識史明老師,獲得充分的信任與授權,經過多年的發想與繪寫,於2017年完成《手繪台灣人四百年史》,收錄310幅橫跨台灣歷史四百年的全彩諷刺畫作品,運用圖像闡述從十六世紀的大航海時代,一路到二十世紀國民政府來台,針砭歷史人物,解剖主流意識,顛覆各時期殖民政權的史觀。
史明:「人們對於自己生處的世界默然不知,創作者在創作的道路上永遠面對,作者要如何賦予作品應有的價值,回歸創作的原點,在下筆之前,我們會反思:我是誰?」
去年,2019年9月,高齡104歲的史明老師溘然離世,邱顯洵將傷感化為動力,持續以漫畫形式,記錄下臺灣的歷史,以圖像延續史明老師《台灣人四百年史》的史觀及精神之外,2020年9月出版的《手繪台灣關鍵字:畫說1940-2020(中英文雙語)》更紀錄時代的焠鍊後歷史紋理,我們透過時間軸線的疏理,反思每一個史事背後蘊藏的意義,這本書讓我們有機會可以去發現,每一個事件與決定,是否都對未來帶來巨大的影響,不清楚自己安身立命土地空間和時間的台灣人,就是世所罕見的集體受害者,只有台灣人開始認識自身的歷史,才能成為一個人,也才能成為真正的台灣人。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表示:在台灣,轉型正義是做得較為緩慢的,邱顯洵的這本書,所涵蓋的資訊量相當廣,許多人對於歷史是有斷裂感的,書籍運用漫畫的方式,將人權議題、國家感放入。藝術是一種邀請,讓各種不同的藝術形式,讓人們能夠相互聆聽、理解,在這其中就能找到哲理的共識。
透過歷史的觀景窗,《手繪台灣關鍵字:畫說1940-2020》將歷史濃縮,構成一本猶如漫畫式帶有黑色幽默的作品,期望閱讀者在洞悉歷史之際,更願意花時間去閱讀台灣這塊土地背後的故事。
本書停在2020年中,記錄下這個不確定的年代,美國大選、新冠肺炎、李登輝 逝世等,台灣身為一個小國家,在龐大的國家體系中夾縫生存,藉著紀實漫畫,梳理從1940到現今的史事,人們需要從過往得角度來判斷現今的狀況,讀懂歷史,是為了再做出決定時獲得更宏觀的看法。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