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鳥書店】在你的瞳孔裡種詩!愛羅手機詩攝影書分享會

青鳥的呢喃
手機攝影詩人愛羅2014年以創舉的手機攝影結合現代詩作品,出版《孵夢森林‧愛羅手機攝影詩集》,本書被譽為「華文世界第一本手機攝影詩集」。
2020再度精心策畫推出《在你的瞳孔裡種詩‧愛羅手機詩攝影》一書,本書將其歷年來在手機攝影創作及教學的心得,以45個主題69禎超乎我們視野想像的手機攝影作品,結合現代詩、專業的攝影語彙、專精的的影像思維匯於一爐,完成這冊宜於欣賞、取法、典藏的好書。
這是一冊對於喜愛使用手機拍照以及圖文創作的初階學習者相當具有啟發性的攝影集,內頁照片同時備註簡易教學、短詩、與執鏡者當下的感動。
圖.文/愛羅
【楔子】
◎如果生命是一張容量有限的記憶卡,我該以何種方式填滿它?
自從有了智慧型照相手機,我便愛上了倚賴它,即時捕捉、記錄身邊發生的各種事物。
「然而愛往往使人陷入瘋狂」──那亦是我拍照當下的心理和行為狀態。
我曾極度欣羨攜帶高規格攝影器材前往世界各處旅行的人,並且懷著藉此一探冰河上空的瑰麗極光、奔騰壯闊草原的千萬馬匹、寄居叢林沙漠或雪地求存的生物百態、以及深藍海底的旖旎風光等等的夢想。
只是那樣的契機遲遲尚未到來……。
或者如此小小的缺憾也是一種造就完美的動機?一如我們接納音質良莠不齊的鳥鳴分享晨曦的美好,且每個生命皆活在同一個太陽底下,愈是靠近悲傷,愈該珍惜得來不易的喜樂、平安。
快樂必然也可俯拾皆是吧?我想。倘若我們能夠平和豁達地看待眼前的所見所聞,也許誰都無須走遠,更不必過分瞻望未來。
於是我執起照相手機拍照、寫詩,也想在你的瞳孔裡種詩。
我不曾在正式的課堂習得攸關攝影的技巧,但相信攝影前輩們以自身不斷拍攝的經驗,累積的專業知識,足以引導人們更加快速地進入學習階段。在懵懂自學的摸索過程,我深深領略,好的攝影器材確實有助於一張照片接近真實和完美地呈現,只是礙於每個人學習環境的優缺不同,以致這類興趣往往被埋沒於現實生活。
幸運的是,我們如今已然趨近人手一機的世代,完美或許可以僅是某種快樂的代名詞? 假使你曾近距離地觀察沿著牆緣列隊行走,或正忙於接力搬運食物的螞蟻,也許就能感受到生命的富饒,有時不在於結果,而是過程。
此書所展示的作品自2013年迄今,使用各家不同品牌生產製造的智慧型照相手機拍攝,後期則以當時手機內建,或自網路商城下載免費APP修圖軟體稍作明暗或色彩飽和度等調整。其目的不為追求畫質,而是為呈現自我內心詩化的影像,非主流、非傳統、非套用現成濾鏡而完成。
在決定將近幾年來部分照片集結成冊的當下,我想表達的是:「生活的藝術不該侷限任何形式的表現。」成像原圖輸出也好,二次創作的模式展現也罷,同是學習過程的完整紀錄。另一方面也期盼藉由此書分享予喜愛手機攝影的同好,惟有莫忘初衷,用「心」拍照,方能樂在其中。
「無論手持何種兵器,設法打一場漂亮的仗。」──愛羅
活動資訊
人如其詩——總是別樹一格的手機攝影詩人愛羅2014年以創舉的手機攝影結合現代詩作品,出版《孵夢森林‧愛羅手機攝影詩集》,本書被譽為「華文世界第一本手機攝影詩集」。
2020再精心策畫推出《在你的瞳孔裡種詩‧愛羅手機詩攝影》,本書將歷年來在手機攝影創作及教學的心得,以45個主題近69禎超乎我們視野想像的手機攝影作品,結合現代詩、專業的攝影語彙、專精的的影像思維匯於一爐。完成這冊宜於欣賞、取法、典藏的影像之書。
7/5將於華山文創廣場二樓青鳥書店主辦《在你的瞳孔裡種詩‧愛羅手機詩攝影》新書分享會,由手機攝影詩人愛羅與健行科大副教授陳徵蔚領銜對談,敬邀愛詩與攝影的您與我們一起暢談詩與影像的前世今生。
本書特聘健行科大外文系陳徵蔚教授,為序文與作品題旨英譯,同時由資深名導演、攝影師及視覺藝術設計群──巫少強、黃子明、翁翁、蕭培賢、強振國、劉芊芊等人撰文聯名推薦,並由科技YouTuber 3C Tim哥強力推薦!
⊿ 活動主題|《在你的瞳孔裡種詩‧愛羅手機詩攝影》新書分享會
⊿ 活動講者|愛羅(詩人.手機攝影達人)x陳徵蔚(健行科大副教授)
⊿ 活動時間|7/5(日) 19:00–20:50
⊿ 活動地點|華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青鳥書店 (臺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2樓)
⊿ 活動詳情|點我+
主講人:愛羅(本書作者)
愛羅,手機攝影詩人。曾舉辦「原色──影像與詩的對話」手機攝影個展,發行「2014年影像與詩愛心桌曆」。並受邀至台灣文學館、多所公私立大學、各類藝文單位等擔任「手機攝影與圖文創作」講師及文學獎圖文組評審。詩作曾獲「兩岸漂母杯文學獎現代詩獎」、「吳濁流文藝獎現代詩獎」、「鍾肇政文學獎現代詩獎」。著有《孵夢森林》愛羅手機攝影詩集。
對談人:陳徵蔚(本書英譯)
陳徵蔚,國立政治大學英美文學博士,健行科技大學應外系副教授,是台灣最早研究數位文學、網路文學、電子媒體的學者之一,著有Wings of Knowledge: Western Literature for College Students、《電子網路科技與文學創意:台灣數位文學史(1992-2012)》。曾主持國立台灣文學館「台灣文學地景閱讀與創作App」計畫,以「地理資訊系統」(GIS)概念出發,研發出台灣第一款文學行動閱讀App。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