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上班症候群》長時間工作讓大腦「過勞」了嗎? 面臨職業倦怠的自救手冊

書名:《不想上班症候群》
作者:易思腦團隊(ExeBrain)
出版社:悅知文化
出版社:2022年06月06日
書名:《不想上班症候群》
作者:易思腦團隊(ExeBrain)
出版社:悅知文化
出版社:2022年06月06日

文/易思腦團隊(ExeBrain) 

焦慮的人活在未來,憂鬱的人活在過去,快樂的人活在當下!

健康的我們經過一夜好眠,起床時面對新的一天到來,心中應該已經充滿了足夠的能量,精神奕奕的準備好要度過完美的今天。可惜多數時候,我們卻是帶著沉重的心情、無奈地告訴自己,今天將還是和昨天一樣,苦悶又無聊,種種壓力讓生活毫無樂趣可言,這樣的日子不知何時才能改變?

在當今的職場環境中,許多人為了前程在奮鬥時,經常會疏忽自己的狀態,讓身心出現問題,產生了各式各樣的文明病。那些文明病的「症狀」會使人非常不舒服,但卻又說不上是不是真的生病。總覺得身體哪裡怪怪的,一開始,是工作力不從心、生活提不起勁、身體上視力減退、記憶力衰退、肩頸痠痛等,接著是偶爾會出現失眠、焦慮或憂鬱等情況,嚴重時可能需要服藥來緩解症狀。殊不知,這些身體上在醫院檢查不出來的不適和疼痛,或許都和腦神經網絡的不平衡有關,因為神經網絡的疲勞和退化,而引發身體上的諸多不適。

如何讓生活變得更好呢?從近年來大量的文獻和實證研究當中,得到的答案是:只要大腦健康就好。但要怎麼做到這件事?其實大腦是可以訓練的,就像我們的肌肉一樣,透過運動可以變得強韌。

透過腦波訓練的新技術,可以改善大腦功能,強化及活化它的神經網絡,刺激新的神經元產生,同時增加大腦的儲備能量。在繁忙的壓力生活中,培養如何與各種壓力共處的能力成為一門很重要的功課。只是多數人還不知道,要如何才能增進大腦的力量。神經回饋的大腦訓練,就是在累積和強化大腦神經堅韌性的儲備量,使我們可以承受較大的壓力、保有大腦的彈性和認知記憶力、專注力,展現出最佳狀態,並產生具有創造力的思維。

要照顧我們的身體,勢必得先照顧好大腦。許多人認為大腦一旦發育完成就不再變化,事實並非如此。真相是:「大腦一直在改變」。相同的壓力,有人可以安然度過,有人卻一蹶不振,差別在於大腦的堅韌性,更白話的說是:「腦本」。這會決定一個人遇到挫折與挑戰時,是讓大腦發揮最好效能去解決問題,還是就讓壓力殺死腦細胞?「大腦衰退就沒救」已經是過時的知識。我們的大腦是一個非常有智慧的器官,它擁有極強的學習力,也具有驚人的可塑性,它隨時可以接受新的挑戰、學習新的事物。

在人的一生中遇到的絕大多數問題,都是大腦的問題。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大腦注意力網絡出問題;晚上失眠,可能是預設模式網絡出問題;工作上絞盡腦汁也無法規畫出好的方案,可能是執行功能網絡出問題。有時候,你連續幾天都開心不起來,世界看起來一片灰暗,可能是突顯網絡出問題。

沒有人天生就有完美無缺的大腦,每個人的大腦或多或少都有點不完美,但透過大腦訓練,我們都可以趨近完美。

●本文摘選自出版之新書《不想上班症候群》作者序。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悅知文化 書摘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如何向上司或同事問問題?掌握這4個深入詢問的技術與請教的技術

「少做事」更容易成功!《原子習慣》作者用3招事半功倍

警匪街頭槍戰2千發子彈 追捕槍殺侯友宜下屬的「惡龍」陳新發

以量子糾纏隱喻人性 《不夠善良的我們》結局討論發酵!物理學家解析量子力學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