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為孩子烙上「負向印記」,將嚴重影響孩子的自我價值感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文/李欣頻

很多人的自信、自我存在意義與價值出了問題,是因為一心想打造「完美」的孩子以彌補自己的「不完美」,讓孩子得一路優秀、光明、聽話、善解人意到無法喘息,請問他的陰暗面要躲藏在哪裡?消化不了的、深埋也化不掉的,就會變成隨時引爆傷人傷己的地雷。網路上流傳一篇筆名為堅果寫的文章〈我花了12年時間,終於親手毀掉了自己的孩子〉(來源: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她描述自己在兒子不同年齡段遇到各種狀況時是怎麼反應的,以至於孩子最終有自責、不愛自己、不自信、寡語、膽怯、孤僻、憂鬱、自毀等傾向。

大家可以先在網上看完這篇文章,然後反思一下:如果是自己的孩子,我們該如何反應才不會給他們烙上負向印記,並銬上自我毀滅的枷鎖與炸彈?

延伸的木馬模組

「犧牲自己之救世者木馬模組」

我遇過一個從小一直被要求「多分享、多幫助別人」的個案,他問我,「幫助別人」能不能成為天命?我的回答是: 「那要看你是『出於真心』直接去做,對方就算不知道你是誰、不感謝、不回報,甚至辱罵你也沒關係?還是有潛在動機在等對方的感謝、回報?如果是後者,那麼你的給予就是帶著『交易』的目的:你幫助別人,而你的潛意識也正期待對方的關注、尊敬、崇拜、讚美、友情、對你的好口碑等等。這樣的話,你可能就會掉進『救世者與一群待救者』的糾纏模組,等到你耗乾了,再也幫不了任何人,從此沒人給你關注、尊敬、崇拜、讚美、友情、對你的好口碑時,你的自我存在感就會受到打擊。如果以『幫助別人』為你的生命核心,一定要先檢查,自己是否就是那個最需要幫助的人?假如你連自己都幫不了,又如何能幫助他人?而以『幫助別人』來逃避自己該面對的課題,或是對『幫助別人後得到感謝』的成就感上癮,那麼很有可能會遇到『盡全力還是幫不了對方』的挫敗感,甚至也可能會遇到『抱怨你無能』『恩將仇報』『以怨報德』的離奇事件來棒喝你、敲醒你。我們要學會『願意相信別人自己也能做好』,從不信任的控制轉為信任,放手還給他人成長空間,自己輕鬆,身邊人也不會感到窒息。」 我們也不需要為了把自己升格成「能者」,總是一下子答應他人的要求,而莫名攬了一堆別人的責任,等到自己過勞耗盡才不得不取消、改約、不回覆對方的訊息,這有可能是不自量力、承諾過多造成實踐比例變少的力不從心,需要馬上調整「有求必應」「眼高手低」的失衡狀態。如果你半年內出現這種狀況多達三次以上,表示你習慣以躲避、反反覆覆的態度,面對眼前被吸引而來的過量承諾,進而創造了一種非常不穩定的能量狀態。

(圖/Unsplash)

我的建議是,從今天起,在做所有承諾之前,請先想清楚、三思之後再承諾,要確定自己非常有把握做得到才答應別人,不要為了「好面子」而輕易許諾,否則開了這麼多空頭支票卻不能兌現,也代表你對自己不負責任。此外,倘若發現自己老是「覺得」被身邊人利用,就要迅速回歸自己的內在,誠實檢查自己不敢拒絕對方,是否因為潛意識裡也想企圖對方什麼?然後安靜獨處,滋養內心空虛,扎實填滿這些因自信不足而對外索求的坑。也就是說,只要不敢拒絕別人,或是怕被人拒絕,都是中了木馬程式。不敢拒絕別人的好處是人緣極佳,壞處就是會忙到累垮、被掏空;怕被人拒絕的好處是自立自強、不麻煩別人(因為不給他人拒絕的機會),壞處則是裹足不前,不敢與人合作,也不敢表達自己真正的心意。重點不在於要不要立下界線,而是要以哪種頻率:害怕還是信任來應對。只要心中有恐懼、害怕,無論是拒絕或答應別人,或是被人拒絕或「被」答應,都還是會感到恐懼、害怕,例如拒絕別人後怕對方不高興、答應別人後怕自己做不到、被人拒絕後覺得很羞辱很受傷、別人答應了也怕自己不符合對方的期待等等。但如果心中信任自己也信任他人,那麼就算被對方拒絕也不會失去信心,依然覺得有希望;即使要拒絕對方,也會帶著祝福他/她未來更好的心意,不讓對方覺得自己很糟,把傷害降到最低。 此外,我看過幾位有「救世者木馬模組」的諮商師或醫護人員,他們會因為沒被感謝而感到挫折,覺得自己不受尊重。有個醫生朋友跟我說:「奇怪了,我沒救活病人時,會被病人家屬抱怨;但如果我救活了病人,病人家屬謝謝的卻是神佛……」

我也曾經在群裡看到兩個同學的對話,同學A跟同學B說:「幫別人諮商一定要收錢,否則對方會不尊重你。」這個木馬就是「自己需要別人尊重,因為內在覺得自己不夠好」,但又不知道怎麼衡量這麼抽象的「尊重」,所以就用「錢」來代表尊重。這在過去或未來可能面臨的狀況是:

一、如果有比她資淺的人,諮商費收得比她高,她馬上就會不平衡,然後這個「不甘心」會把她帶向競爭木馬的劇場。

二、會經常覺得別人不尊重她,無論是對方講話時沒看她、沒立即回她訊息,或是拒絕她。其實被別人拒絕,可能是對方真有難處,或是覺得不適合,但有這組木馬的人經常會導出自己不被尊重,不是自己不好,要不就是對方不好的「木馬結論」,就像電影《紐約茶館》(New York Winter Palace / The Kindness of Strangers)裡的一句經典對白:「你沒看我,是因為看不起我。」

尊重是自己給自己的,不是別人給的,來找我們提供專業協助的人,不是要讓我們感覺比他們優秀,我們也不是救世主,應該要感謝他們協助我們看到「自己也沒看見」的面向(包括木馬),他們都是成就我們的老師,所以千萬不要把「成為諮商師/醫護人員」當成讓自己感覺很厲害、很優秀的途徑。

如何檢查自己有沒有中這個木馬?可以檢視一下:如果療程結束後,對方居然沒感謝你、稱讚你,你會不會覺得失落? 一個沒有「救世者木馬模組」的人,腦袋裡連「幫」這個字都不存在。他憑直覺去做他該做的事,做完了不會、也不需要到處宣揚,因為他腦袋裡根本不存在「幫者與被幫者」的高低之別,就算無法為別人解決問題,他也不會因為「怕」別人不高興、「怕」別人對自己不滿意、「怕」別人認為自己無能,就不敢拒絕對方,而耗盡自己的生命能量、時間、金錢。他即使幫不了忙也完全不會有愧疚感,頭腦清明、內心智慧有愛,正如那個背女子過河的僧侶,他沒想到「自己」的清譽,也完全沒想到「別人會怎麼看他」,過了河就放下。其實,不是助人為快樂之本,快樂才是助人之本,我們只能給出自己有的,《金剛經》裡的「無相布施」就是很高的境界。

(圖/Unsplash)

「不自信之完美主義木馬模組」

寧缺勿濫是完美控制木馬,寧濫勿缺是害怕孤獨木馬。如果你發現自己的自信心不夠、找不到自我存在意義、自我價值感不足,可以直接問自己,印象中爸爸或媽媽(或教養者)曾說過什麼話,讓你覺得備受挫折或被打壓?檢查一下這句話有沒有變成制約自己的負向木馬程式。

我建議為人父母者在孩子的自信地基還沒發展健全堅實前,最好不要以教其謙虛低調之名,行潑冷水打壓、挫其銳氣之實,因為初冒的苗芽正在往上擴長,要有溫暖的鼓勵與足夠的支持,才能撐起自信底氣與才華光芒,只有長實了才有可能彎腰謙卑。

我舉一個真實案例:有個朋友一直想出書,想了十二年,資料也都備齊了,可是遲遲都沒開始動筆寫,也沒去找出版社;後來有一天跟他聊起我三十多本書的出版經驗,朋友才說他也有出書夢,可是都沒行動,覺得自己很「沒效率」。我一聽就知道必有原生家庭木馬卡住他,於是就直接深究他的木馬為何。

我:「你爸爸或媽媽曾說過哪一句話,讓你不敢這麼快出書?」

他說:「我媽說,做什麼事都要『準備到完美』後才能去做,如果還沒準備好就不要做……」

我說:「就是這句話卡了你十二年。今天如果你沒發現這隻木馬,可能還不知道會被卡住多少個十二年……大自然中沒有『完美』這個詞,沒有一朵花要等到自己『完美』了才開花,也沒有一棵樹要等到種子『完美』了才開始發芽。完美是基於『看不到自己哪裡好,永遠覺得自己現在不完美,所以要努力成為更完美的自己』而來的焦慮(未來),這就是『否定當下自己』的負向頻率。而且完美完形主義者最麻煩的是會盯著不完美處無限放大,偏執地非要圓滿那個缺口不可,殊不知有可能會挖東牆補西牆,一直陷在無限焦慮奔忙的頻率中。

「『完美』這個詞是帶有限制性信念的木馬,是父母害怕你出錯,擔心若他們不在你身邊就保護不了你的恐懼頻率,你繼承之後就成了裹足不前的重石,因為那個『準備到完美』的虛幻永遠不可能達到,事實上,那只是給自己『可以不必馬上行動』的藉口,也帶著『不信任自己、不信任周圍』的頻率。這就是為何有人說『擔心是輕度的詛咒,鼓勵是無形的保佑』,因為擔心並不會減少明天的痛,只會掏空今天的力量,預設明天的傷痛劇本。

「你要問自己『到底在害怕什麼』,怕自己寫得不好?還是怕什麼?你完美繼承了母親的害怕,所以你要一鍵(見)解除完美木馬。破解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把書的預定上市日訂好之後,往前推列詳細的月計畫、週計畫、日計畫,照時間去執行,以行動取代『因恐懼導致當下裹足不前』的無限拖延,就像推知了預產期後,接下來順其自然就行了,至少孩子不會要等到『完美』才願意出生……你可以把曼德拉說的這段話當做破解這個核心木馬的解方:『希望你的選擇,反映你的夢想,而非你的恐懼。』」

他聽完後,很開心地接著說:「你說的我都懂了,我會『慢慢』改變……」但我一聽就知道他其實還藏有「害怕改變」的頻率,於是我跟他說:「你可以給自己這個破關的關鍵語:『不必想太多,現在就去做,先求有,再求好,邊做邊修正。』否則你會被『恐懼不完美』困在原地。」這讓我想到《心動隔扇窗》(Through My Window)這部電影中,媽媽對喜歡寫作、抱著爸爸的書稿看了許多遍的女兒說:

書名:《原生家庭木馬快篩: 三步驟解鎖並拋棄繼承家族負向印記》
作者:李欣頻
出版社:方智/圓神出版
出版時間:2022年4月1日

「妳知道妳爸為什麼沒有出版小說嗎?因為他從來都沒拿給出版社看過,他沒有勇氣。他是很棒的作家,但他總覺得自己不夠好。」

這個實例讓我們知道:不必因為沒效率而不自信,正是因為沒自信,所以才沒效率。如果升高維度來看,「拖延症」這三個字本身也是「木馬詞」,一旦找不到自己的節奏,就會跟人比較快慢先後;而當我們了解木馬之後,就能對症下藥。

面對自我相關課題,你可以這樣做 如果百分之九十的力量來自外在,那麼只剩百分之十的內在不受外在人事物的影響;但如果百分之九十的力量來自內在,那麼就只剩百分之十的外在,會影響我們的心情與價值感。所以問問自己,爸爸或媽媽(或教養者)曾說過什麼話讓你印象深刻?你就從這句話去找出負向頻率(恐懼、擔心、覺得自己不夠好)對你造成了哪些限制或制約。如果你有小孩,也請檢查自己的言語行為有哪些會造成孩子的負向印記。只要當下覺察並提前修正,都來得及。

記住,不必鞭策出更好的自己,只有本初貌真的自己。不必計畫,在最高維度的層次中,一切都已完美,一切都已具足!

李欣頻老師粉專授權貼文:

●本文摘自 方智出版/《原生家庭木馬快篩》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父母 圓神出版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壓力越大越得分辨它從何而來 避免自己陷入有害健康的循環

台灣每4人就有1人胃食道逆流,醫師點名NG飲食及生活習慣

提高專注力和生產力!生活各層面實踐「心流」三步驟

總是活在別人的期待裡?做好5件事為自己的夢想而活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