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葬儀社》活著的我們,該如何做有關「死亡」的功課?

書名:《詩人葬儀社》
作者:湯瑪斯.林區 Thomas Lynch
譯者:王聖棻、魏婉琪
出版社:好讀出版
出版時間:2021年09月01日
書名:《詩人葬儀社》
作者:湯瑪斯.林區 Thomas Lynch
譯者:王聖棻、魏婉琪
出版社:好讀出版
出版時間:2021年09月01日

《詩人葬儀社》作者湯瑪斯.林區身兼殯葬業葬儀師及詩人角色,以介乎生者與死者橋梁的身分,用12篇散文道出對死亡的深刻思考,筆法冷凝又不失溫暖與幽默,告訴活著的我們,該如何做有關死亡的功課,並將生與死的討論昇華成藝術性的語言。(編按)

文/湯瑪斯.林區 (Thomas Lynch)

《詩人葬儀社》選摘

第四章〈上帝的右手邊〉摘錄

父母用什麼方式教我們,我們就會用什麼方式教自己的孩子;我深切感覺到這一點是在一九七四年。我們家老大在二月出生,我六月在密爾福買了一間葬儀社—我成了新手父親,也是城裡的新手禮儀師,而在這個鎮上,不管出生和死亡都很引人注目。我也注意到一件事,那就是接到電話、要我們前往處理死產和死胎的數目。二十年前,這個城鎮附近沒有大型醫院,也沒有醫學大樓,孕婦受到的產前照顧不足,每一年我們除了要處理上百件成人喪事,也會被叫去處理的葬禮,也許有十來件上下。有一些生下來就是死嬰,也有一些生下來是活的,但很快就因身體出現某些異常而死;另外,每年會有一些嬰兒死於不明原因,以前稱為「搖籃死」,現在稱為「嬰兒猝死症」。

我會跟這些嬰兒的爸爸媽媽坐在一起,沒有人看得出這些孩子為什麼死了,他們就只是忘了要呼吸,像是還在努力搞清楚發生了什麼事。通常,擔任保護角色和金主的爸爸,這個時候都很無助;而媽媽身體裡似乎有某個地方疼痛難當,看起來非常脆弱。他們臉上的神情像在強烈傳達著—什麼都不重要了,都不重要了。我們會安排短暫的守靈和墳墓邊舉行的儀式,並訂製兩面可翻轉的藍色和粉紅色內襯放在小裡;把「嬰兒棺架」上的灰塵撢乾淨,親友來訪時可讓棺材停在棺架上;然後,把所有配件服飾都照著嬰兒的尺寸縮小。

(圖/Unsplash)

我們埋葬老年人時,埋葬的是已知的過去。有時在我們的想像中,這段過去比實際的情況更美好,但無論事實如何,過去都是我們從長輩身上繼承過來的一部分。回憶有著動人心弦的場景,也是我們最終的慰藉。

但埋葬嬰兒時,我們埋葬的是未來,是龐雜而未知的,是滿滿的期許和可能,是被我們心中光明希望所成就的結局。那種悲傷是無邊無際的,沒有限度,不知道何時何地會結束,而坐落在每片墓地角落或圍欄邊的小小嬰兒墳墓永遠不夠大,不夠容納親人的悲傷;有些哀痛是永遠的。死去的嬰兒給我們的不是回憶,而是夢想。

我還記得初為人父和禮儀師那幾年,不管是製造嬰兒或埋葬嬰兒都還顯得很生疏。我經常在半夜醒來,偷偷跑到兒子女兒睡覺的房間,彎身在他們的搖籃邊聽他們呼吸。那就夠了。我不需要太空人或總統,不需要醫生或律師,我只要他們會呼吸。跟我老爸一樣,我也學會了恐懼。

而隨著我的孩子一天天長大,我所接到埋葬男孩和女孩的電話也越來越多。從嬰兒成為幼兒,幼兒成為學童,學童成為少年,然後是青少年,然後是年輕人......我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認識他們的父母,可能是在少年運動聯盟、女童軍團、家長教師協會、扶輪社或商業協會。我並不庫存兒童棺木,只在需要時才訂製,棺木的大小從全尺寸到半尺寸都有(一百五十二公分到一百六十八公分不等)。由於死去孩子的屍體還在郡立停屍間沒辦法領回來,所以我經常得以自己家裡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活得好好的孩子,估計死亡兒童的身材大小。我訂回來的棺木通常都屬於「純真善良」風格—四角裝飾著天使,加上嫩粉紅或淺藍色的縐綢內襯。我收的錢絕對不會超過棺木批發價,服務也是免費,這麼做的時候我心裡只抱著一個希望,希望上帝讓這一個個父母承受掏空人心的傷痛時,可以跳過我這個做父親的。

不過,也有不用使用「純真善良」風格棺木的時候。有一回,一個我到現在還記得名字的男人槍殺了他的兩個孩子,一個八歲,一個四歲,那時孩子的媽正在鎮上的餐桌邊熬夜等著他們。然後他開槍自盡。我們把他放進一副十八蓋吉2(厚約約零點一二七公分)、把手上飾有「最後晚餐」圖樣的鋼製棺材,他女兒兒子則一起放在另一副相配的棺材裡。這筆帳一直沒有收到—媽媽賣掉了房子,悄悄離開了這個鎮,我也一直沒去追這筆錢。

另有一年的耶誕節假期,有對六歲的雙胞胎掉進結冰的河裡,那條河穿過這個鎮,也流過他們家後院。沒人知道他們究竟是一起掉下去,還是另一個企圖救人才跟著掉下去;但事發當天先找到了一個,另一個兩天後才發現在水閘邊隨著消防隊員砸破的冰塊,在河裡載浮載沉。我們把他們放在一具有兩個枕頭的棺材裡,腳對腳躺著,穿著一模一樣的奧士科士牌牛仔褲和格子絨襯衫,那是他們的媽媽為了耶誕節從希爾斯百貨訂購的。他們的爸爸,一個年輕男人,一夜之間老了,五年不到便因難以承受悲痛而死;他們的媽媽罹癌,受哀痛打擊,癌細胞擴散,之後也死了;唯一留下的是這對雙胞胎的哥哥,他已經離開這塊傷心地很久,現在應該快三十歲了。

(圖/Pexels)

我還記得有個外表歷盡滄桑的可憐男人,他太太用皮帶勒死了他們的八歲兒子。做母親的寫了一份長達十四頁的遺書,解釋她覺得兒子讀書太慢、將來一定會面對一輩子的譏笑和失敗,她這麼做是為了讓他解脫;然後她吞了三打藥片,死在兒子身邊。一開始,這個男人選了一副櫻桃木棺材,把母子倆放在一起,男孩躺在媽媽臂彎裡。但在葬禮前夕,他要求把男孩從媽媽的棺木移出來,另給孩子一副棺木,而且要分開埋葬。我照他的吩咐做了,而且覺得這麼做非常明智。

不多久,我便深刻體會到我老爸的恐懼—在我眼中,孩子的一舉一動都可能出現致命的結果。我們住在自家葬儀社隔壁的一棟老房子裡,小孩就在旁邊院子裡玩著美式足球長大,還會在停車場玩輪鞋,然後溜滑板、騎腳踏車,接著就是開車。而四個孩子在十歲、九歲、六歲和四歲時,他們的媽媽跟我離婚了,搬到別的地方住。法院判定「大獎」歸我,四個因父母離婚而傷透心的孩子由我監護;對他們,我總覺得有股歉意。

雖然大致說來,我很高興終於擺脫煩人的離婚程序(婚姻已成了一件痛苦的事),但撇開這件事,我突然驚覺成為單親家長的意思就是—孩子只剩下一雙眼睛照看,而不是兩雙;只有一對耳朵能注意遊戲場上的動靜;只有一個身軀能為他們擋住危險;只剩一副心神。少了衝突,多了擔憂。而且光是房子本身就很危險—每個水槽底下都放著毒物,每樣電器都可能觸電,地下室裡有氡氣,貓砂會有傳染病。但既然法院宣布我比前妻更「適任」家長這個角色,我就下定決心非做好不可。

●本文摘自《詩人葬儀社》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嬰兒 棺材 好讀出版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壓力越大越得分辨它從何而來 避免自己陷入有害健康的循環

台灣每4人就有1人胃食道逆流,醫師點名NG飲食及生活習慣

提高專注力和生產力!生活各層面實踐「心流」三步驟

總是活在別人的期待裡?做好5件事為自己的夢想而活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