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惠文/一起變老是怎麼回事

書名:《我想看妳變老的樣子》
作者:鄧惠文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時間:2021年1月27日
書名:《我想看妳變老的樣子》
作者:鄧惠文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時間:2021年1月27日

文/

自從音樂老師介紹我們認識〈白髮吟〉這首歌(原曲是美國歌謠〈Silver Threads Among the Gold〉,中文由蕭而化先生作詞)。我就深深嚮往曲中描述的境界:

「當你花容漸漸衰,烏漆黑髮也灰白。我心依然如當初,對你永遠親又愛。」

那時我只是個國中生,同學都在尋覓俊男美女,期待電光石火的初戀,我卻會傻傻跟隨街上偶見的老先生和老太太,看他們滿頭白髮、並肩行走的模樣,久久不能自已。因為每次說起都會被同學嘲笑,我只好將這般情懷當成祕密埋藏,內心的確也有點懷疑自己是不是怪怪的。

後來,九○年代的名歌手趙詠華推出暢銷金曲〈最浪漫的事〉,甜美的嗓音和迷人的酒窩訴說著:「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直到我們老得哪兒也去不了,你還依然把我當成手心裡的寶。」突然間同學都在唱這首歌,我也鬆了一口氣,原來我很正常。

多年之後,我才真正明白,這種想像終究還是傻氣的。

此情不渝本來就是人們結婚時的期待,只是,與我們的想像不同,一起變老的過程,實在不是一件浪漫的事!

現實中,一起變老是怎麼回事?

我們要經歷各式各樣的人生階段,從頂客族到思考要不要生小孩,然後生了小孩,思考要不要再生小孩,若是再生小孩,一方可能還要更多小孩,一方卻怎樣都不肯要了……孩子要怎麼教養、作息要什麼規律?要不要轉職、要不要接受升遷外派、要不要離職?要不要投資、要不要置產?要跟彼此的家人維持什麼關係、要多少社交?……兩個人隨時都可能有不同的想法。不僅如此,在歲月的洗禮下,個性改變,外貌改變,人生觀也改變。彼此之間不斷的妥協或不妥協,經常猶豫著要爭執還是該包容。披荊斬棘到了中年,如果還沒分開,也沒變成冤家,算是大有為了,可接下來還有更艱難的考驗!雙方的長輩輪番開始出現衰老、疾病、需要照顧的問題,如何分工或合作,又是完全不同的局勢。如果這些也努力挺過了,還沒分開,繼續一起變老,那麼,最後還有彼此的老病要面對。

這些過程嚴肅而艱苦,只有沒經歷過的,或是更老的,老到記憶去蕪存菁了,才會說是浪漫吧!

(圖/Pexels)

不斷被生活打磨,不斷蛻變,將老時候,我們還是以前的那個自己嗎?那又如何期待另一個人對我們「永遠親又愛」呢?

朋友說,近日她無意間翻到一個檔案夾,裡面記錄著這些年經歷過的身心煎熬。每張醫療單據、每個影像,標誌著一段辛苦,累積成一大疊。感嘆自己竟然承受過這許多,回顧歷程,讓她不勝唏噓的,卻不是痛苦本身,而是

她並非單身,也有成年孩子,兄弟姐妹家人健在,但因為身心痛苦而渴求安慰時,旁人能給的耐心和能力都有限。除了「不要想太多」或「去問醫生」,沒有人能陪她談談焦慮和無助。家人,特別是伴侶,不是應該互相照顧嗎?

「長年包容他個性上的差異,接受不符合自己理想的生活,不就是希望老來有個照顧?」

因為抱持這樣的想法,後來發現困境竟然要獨自面對,很是失望。

人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如果是慢性身心狀況,例如憂鬱、焦慮等,不只無孝子,父母手足伴侶都避之唯恐不及的,太常見了。在憂鬱病友的團體交流中,幾位述說著家人的冷淡,情緒激動的討論著做家人的道理,許久之後,一直沉默的某位被詢問:「你是不是有不同的看法?」她幽幽的說:「家人躲遠遠算好的了,至少不會增加麻煩。我家人是整天指責我為什麼不趕快恢復正常,指責我沉溺於庸人自擾,好像我生病是對不起他們。」

愈大、愈漫長的苦,愈是自己無法應付的,也愈讓旁人無法應付。旁人因為不知如何幫助或幫助無效,容易產生「無用感」,一般人通常會本能的試圖排除無用感,因此他們不是走開、拒聽負能量的抱怨,就是急迫的給些建議,要求事情好轉,不要讓他們再聽見任何呻吟。於是受苦的這位,不能找不到方法好起來,也不能指出旁人的建議不管用,旁人因為被「好不起來」的受苦者引起的挫折感而憤怒,他們流露的厭煩態度,彷彿苦難不是加在那位受苦者身上,而是受苦者創造出來用以折磨他們。一旦陷入這種情緒,原本被期待做為協助者的,開始認為他們才是受害者,而快要被磨難撕成碎片的,反而被視為加害或勒索者,不是被逃避,就是被指責。

人生真正的考驗總是附贈這種痛苦,疾病如此、各種逆境如此,除了須應付的困難本身,還有讓人苦上加苦的孤獨。

有一次我在社群網站發文,描述患者孤獨的感受,文章得到很多響,兩天內有一百五十萬人點閱,以及數千次的分享。不久,憂鬱症患者的「家屬」出現了,有些激動的陳述身為家人的委屈,言詞間對於那些「不努力好起來」的人,已經失去同理的餘裕。

其實他們說的都沒錯。我們都知道,這種事當然有另外一邊。

另外一邊,有人永不放棄的照顧著生病的家人,先是失去休閒的餘裕,然後放棄基本的休息,接著工作也丟掉,最後在無法喘氣的挫折感中,連自尊自信都瓦解了。難怪長期照護的案例中,屢見照顧者不堪負荷,身心崩潰,甚至殺了病者再自殺。

別問為什麼有這樣的差別。有人可以不離不棄的把屎把尿,有人連一點煩惱也不願傾聽。同甘誰都會,共苦這種事,並不是願意與不願意的差別而已,如果只用願意與不願意來思考,得不到照顧者,只會愈加哀嘆,甚至失去求生意志;而提供照顧的,往往明知能力已到極限,卻不敢放下,結果逼垮自己。

照顧者和被照顧者的需求,本來就存在著矛盾。如果能從心性和人格來理解,或許能讓這死結開朗一點。心性人格應變力較大的人,可以承受的壓力較大,舉重若輕;但同樣的壓力,對於心性人格應變力較小的人,卻像是天地崩塌,感覺不逃走的話,就會賠上自己的性命。人與人之間,這種差異本來就存在,有時候真的是「不能也,非不為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壓力要扛,看來看去,聽來聽去,我也逐漸相信,人生終極的考驗,不管當時有伴無伴,心態上都是要獨自面對。不需強求他人呵護,不要期待救星,自己的課題終歸要自己做完,如果家人恰好有餘力幫忙,那是天大的福分,不過,不知下輩子是否要還這份恩情?如果家人逃避或指責,何不試著體諒他們心力有限。而換作自己是被期待的照顧者時,也要量力、量情而為,當心力到達極限時,允許自己喘息吧!

新書推薦短片:

●本文摘選自天下文化出版之《我想看妳變老的樣子》,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憂鬱症 孤獨 鄧惠文 天下文化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壓力越大越得分辨它從何而來 避免自己陷入有害健康的循環

台灣每4人就有1人胃食道逆流,醫師點名NG飲食及生活習慣

提高專注力和生產力!生活各層面實踐「心流」三步驟

總是活在別人的期待裡?做好5件事為自己的夢想而活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