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與法國間消失的邊界《寫給庇里牛斯山的情書》

書名:《寫給庇里牛斯山的情書》
作者:馬修.卡爾(Matthew Carr)
出版社:馬可孛羅/城邦文化
出版時間:2021年4月6日
書名:《寫給庇里牛斯山的情書》
作者:馬修.卡爾(Matthew Carr)
出版社:馬可孛羅/城邦文化
出版時間:2021年4月6日

文/馬修.卡爾(Matthew Carr)

邊界上,位於大西洋岸法屬亨岱鎮的雉雞島(L’île des Faisans)並非歐洲國家元首歷史性會議的熱門場景,與庇里牛斯山也無明顯瓜葛。想要找到此地還不太容易。

附近一堆的邊境商店使得這座小島更顯失色,這些商店販售兩公升的瓶裝伏特加、佛朗明哥服與印著佛朗明哥舞者的毛巾。認真的觀光客會發現就在畢達索阿河(Bidassoa River)中間,有著覆滿樹林、大約一.七英畝(六千八百二十平方公尺)的土地,很難稱得上是一座島。若非岸上羅列的石碑,雉雞島可能比眼前所見更小。過去三百多年來,西班牙與法國共同維護此島,由伊倫(Irun)與亨岱地方政府每六個月輪流管理,雖然當地人與世界上其他人對此地並不太關心。

訪客不許上島,也沒有任何理由會想要來此。只有對岸亨岱鎮上的兒童遊戲區邊緣的一小塊說明牌,紀念著小島對於「穩定歐洲」的歷史貢獻。這是一六五九年十一月七日,西法兩國外交代表唐路易斯.德阿羅(Don Luis de Haro)與馬薩林(Mazarin)樞機在此會面的成果。這次會議屬於一六三五至五九年法西戰爭終結協商的一部分,由於算是結束三十年戰爭、一六四八年「西伐利亞和約」(Peace of Westphalia)的遲來成果,因此談判過程受到歐洲王公貴族注目。當年十月,流亡的英國國王查理二世(Charles II)前往札拉戈薩,在會議前會見西班牙首相唐路易斯.德阿羅,試圖拉攏西班牙加入天主教陣營卻未果。「關於西班牙行旅我獲得的消息大大謬誤,所有報告都讓我預料將乏善可陳且臥榻糟糕,然而我們發現宿處及肉品相當不錯。」他寫道,「我唯一的困擾是灰塵,此鎮特別嚴重。庇里牛斯山的這一側已經四個月未曾降雨。」

多數領袖對於談判都寧可待在遠方觀望。法西兩國王室非常清楚受到的注目,因此選擇兩國中間的地點,讓兩位首相可以在兩邊都不丟臉的中立之地會面。今日很難想像這次奇異會面前的各種繁複準備,包含在島上建設大型木造宮殿,並在島的兩側都搭起浮橋,提供河兩岸各自的入口,通往各別私下的房間及一間大型中央會議廳,會議廳五十六英尺(十七公尺)長、二十八英尺(八.五公尺)寬及二十二英尺(七公尺)高,兩側都有大門讓德阿羅與馬薩林可同時進入。這兩位外交使節分坐在大廳兩邊的座位上,中間地板畫出一條線象徵分隔法西的界線,二人在此討論領土該如何達成協議,最後結果正式銘記在「庇里牛斯條約」中,亦稱「庇里牛斯和約」(Peace of the Pyrenees)。

費倫特島,又被稱為雉雞島(L’île des Faisans),剛好位在西班牙與法國交界上。(圖/翻攝自Google Map上的衛星地圖照)

歷史學者將這份條約描繪成西班牙軍事力量衰微的分水嶺時刻,確認了法國路易十四興起,成為歐洲超級強權。為了交換法國由庇里牛斯山南側的加泰隆尼亞領土退兵,並讓法國停止對葡萄牙反叛者的財務支持,法國除了進一步取得低地國(Low Countries,指歐洲西北部沿海地區的荷比盧等國)的領土外,還取得加泰隆尼亞的胡西雍省(Roussillon)以及庇里牛斯山北側其他傳統上也是加泰隆尼亞的地區。此外,西班牙同意讓菲利普四世(Philip IV)的女兒瑪麗亞─德蕾莎(Maria-Theresa)嫁給二十二歲的路易十四,伴隨嫁妝五十萬金克朗。婚禮於隔年六月在同一地點舉行。

一六六○年四月,西班牙王室畫家迪亞哥.羅德里格茲.德希爾瓦.維拉茲奎茲(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抵達雉雞島,以其長才任宮廷典禮官,代表西班牙監督所有籌備過程。維拉茲奎茲花了七十二天時間裝點宮殿,監督皇家行程安排,直到公主於六月七日出閣為止。同一天,維拉茲奎茲嚴重高燒,並於八月六日去世,享年六十一歲。

法國畫家雅克.羅摩斯尼爾(Jacque Laumonsnier)以畫筆捕捉了新娘與新郎的會面,從中顯示某些籌備工作可能導致西班牙畫家的早逝。畫面裡可見到菲利普四世將女兒交給盛裝的路易十四,後者穿著褲襪,腳踝上繫著蝴蝶結,圍繞著同樣奢華裝扮的朝臣。大廳飾滿地毯、天鵝絨或緞質窗簾,以及庇里牛斯山風景織錦繡畫,這幅畫作可能就出自維拉茲奎茲之手。

事實上,公主已經在富恩特拉維亞(Fuenterrabía)的教堂婚禮中,「先嫁給」了代理太陽王的德阿羅。因為根據哈布斯堡王朝的古老規範,禁止年輕新娘未婚渡河,而法王也不得跨河迎娶新娘。準備迎娶公主時,兩位國王先跪在分隔線兩側的墊子上,親吻聖經與十字架,宣示遵守條約,然後路易十四才帶著新娘前往聖尚─德呂茲教堂完婚。

兩位國王都向飽受戰禍的子民宣稱,條約是具有政治家風範的慷慨讓步,然而「和平」並未長久。不到七年,法國與西班牙再次開戰,部分是因為破產的西班牙王室付不出公主嫁妝。「庇里牛斯條約」雖未帶來太多和平,卻奠定了歐洲最長久的國家邊界之一,重要性地標維持三百餘年未曾改變。這份條約也確認了庇里牛斯山作為歐洲標誌性的「天然」邊界這一歷史角色,並演進成十九世紀地理學者艾利賽.賀可呂(Élisée Reclus)所稱的「世界上最完美的政治邊界之一」。

庇里牛斯山(The Pyrenees Mountains)上風景。(圖/Unsplash)

西班牙邊境

這一「完美」在法西兩國王權正式訂定雙方邊界的更久遠之前,早就顯得再清楚不過了。老普利尼(Pliny the Elder, 23-79)在《博物學》(Natural History)中就曾提及:「西班牙與高盧的行省之間,疆界是由庇里牛斯山脈形成的,岬角各自向兩邊海洋突出。」

當時,山脈構成了羅馬帝國兩個行省的行政邊界,北邊是納邦高盧省(Narbonnese Gaul),南邊則是塔拉科省(Tarraconensis,又稱近西班牙〔Hispania Citerior〕),同時羅馬人在庇里牛斯山主要隘口建立碉堡與關稅檢查哨試圖控管,稱之為「門戶」(claustrae)及「關口」(clausurae)。

這些防禦一開始是為了保護羅馬不被來自伊比利,特別是迦太基人的軍事入侵。四、五世紀羅馬帝國瓦解過程中,庇里牛斯山門戶有了新的角色,成為西班牙對抗北方蠻族入侵的防禦戰線。西元五世紀,西班牙遭西哥德人(Visigoth)攻下,庇里牛斯山成為西哥德西班牙與法蘭克帝國的分界。西元七一一年開始,隨著阿拉伯─柏柏人征服西哥德西班牙,庇里牛斯山又取得新任務,成為法蘭克人與伊比利半島摩爾人之間的戰略與宗教疆界。七三二年,哥多華(Córdoba)統帥阿布都─拉赫曼(Abd-al-Rahman)帶領大批前來劫掠的遠征軍隊,經由隆塞斯瓦耶斯隘口穿越庇里牛斯山。這支軍隊在圖爾(Tours)與普瓦捷(Poitiers)遭遇法蘭克王「鐵鎚」查理.馬特(Charles Martel)率領的軍隊,因此受阻。這場勝利被十八世紀歷史學家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與其他無數人稱為歐洲歷史的決定性事件。

敗戰阻擋了摩爾人北進。到了七三九年,法蘭克人將趕出納邦(Narbonne),而庇里牛斯山也成了拉丁基督教世界與屬於穆斯林王國的安達魯斯(Al-Andalus)之間的戰略屏障,經常受到來自兩邊的劫掠。七七八年,查理的孫子查理曼(Charlemagne, 742-814)在巴塞隆納穆斯林統治者蘇萊曼.亞克贊.伊本.阿拉比(Sulaiman Yaqzan ibn al-Arabi)的邀約下,協助其在札拉戈薩的叛變,對抗安達魯斯的烏邁亞王朝(Umayyad),好讓他藉力將邊界往南推進至艾伯洛河(Ebro River)。兩支法蘭克軍隊在札拉戈薩會軍,期待阿拉比的同謀者為他們打開城門。當時札拉戈薩的統治者拒絕開啟城門,使得這座城遭到短暫圍困,直到薩克森(Saxony)反抗法蘭克人的起義軍迫使查理曼帶著軍隊再次北返。

撤軍過程中,法蘭克人劫掠潘普洛納(Pamplona)作為補償,但很快後防卻在庇里牛斯山的隆塞斯瓦耶斯隘口,遭到巴斯克人報復突襲並毀滅。經歷這場災難性的遠征之後,法蘭克人不再發動大規模軍事入侵,反倒在庇里牛斯山南側建立一條基督教緩衝區,在法蘭克人保護下由具有不同角色的伯爵、子爵、侯爵及修院教團等負責治理。

這塊區域開始成了所謂的西班牙邊境(Limes Hispanicus)。庇里牛斯山只是這塊尚未固定下來的邊界一部分,整個邊境區域從北方的納邦與蒙佩利爾(Montpellier),延伸到納瓦拉、阿拉貢、加泰隆尼亞。隨著伊比利半島上的基督教統治者將力量伸入西班牙北方,並一步步逼進將摩爾人往南推,這條邊界幾乎是不固定的。除了有防守的主要戰略地點如城堡、哨塔及武裝城鎮,以及山區隘口之外,其餘皆為「爭議之地」,不論穆斯林或基督教統治者都未能全盤控制。對十一世紀安達魯斯的統治者穆拉比特王朝(Almoravid)來說,北方邊境(thagr)是毫無律法的無神論者世界,只適合最虔誠、謹守禁慾主義的聖戰士,也就是阿拉伯世界所稱的「拉比塔」(rabita),由他們派駐在邊界對抗無信仰者。基督教統治者通常也以類似想法看待這片邊境。一○五七年,距離巴塞隆納十九英里(三十一公里)的聖古加特(Sant Cugat)的修士應召前往捍衛「荒蕪邊境與孤立之地,以對抗異教徒(穆斯林)」。這片邊境區域被稱為「最終邊境」(marca última),由「邪惡瀆神之人」所佔據的「恐怖顫慄」之地。

●本文摘選自馬可孛羅/城邦文化出版之《寫給庇里牛斯山的情書》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西班牙 法國 穆斯林 馬可孛羅文化 閱讀風向球 城邦出版社

逛書店

延伸閱讀

4/30國際珍奶日!台灣之光「手搖飲」到底是誰發明的?

引進「比人好用」的AI,卻因此解僱「真人」,是否合法?

壓力越大越得分辨它從何而來 避免自己陷入有害健康的循環

台灣每4人就有1人胃食道逆流,醫師點名NG飲食及生活習慣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