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亮/以《下山事件:最後的證言》記憶戰後初期日本史

書名:《下山事件:最後的證言》
作者:柴田哲孝
出版社:凌宇有限公司
出版時間:2021年4月28日
書名:《下山事件:最後的證言》
作者:柴田哲孝
出版社:凌宇有限公司
出版時間:2021年4月28日

文/李政亮(文化評論者、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助理教授)

這不是虛構的小說情節,而是72年前震驚社會的懸案。

1949年7月6日凌晨,日本東京的國鐵常磐線軌道上發現國鐵第一任總裁下山定則遭輾過的屍體,到底這是自殺還是他殺?為什麼國鐵總裁這樣位高權重的角色會遭遇死劫?當時日本正值GHQ(駐日盟軍總司令部)的統治,背後是否有政治力量介入的蛛絲馬跡?正因為這個真實事件比推理小說還離奇,多年來持續有人深入探討真相。2005年,也就是下山事件56年之後,作家柴田哲孝的《下山事件:最後的證言》一書,就從祖父法會中,姑婆隨口一句「(下山事件)說不定就是哥哥做的」,意識到祖父可能捲入這個事件,自此開始多年的追索。

這自然是趟艱辛的旅程,前人累積的調查幾十年來已是堆積如山,如何另闢架構提出新的觀點?柴田哲孝細讀前人調查與推論之外,也勤於訪談相關當事人,就以此為點,慢慢浮現出相關的「線」索,進而構成綜觀全局的面。這部論據相當充分的作品,不但是2006年日本推理作家協會與日本冒險小說協會的獲獎作品,也可說是以下山事件為軸線的戰後初期日本政治史。面對這樣一部重重考據的重量級作品,我們該如何理解這個事件在日本歷史當中的重要性?

國際局勢鉅變下的日本

談到昭和史,不能不提到今年年初過世的大眾史家半藤一利。他在代表作之一的《昭和史》當中,便提到了下山事件。從章節安排來看,半藤一利顯然認為下山事件必須從整體國際局勢與華盛頓的戰略變化,乃至GHQ的轉向切入。1945年GHQ開始統治日本之初,目標就是推動日本的民主化,包括瓦解戰前的財閥、推動工會民主等。戰後初期,工會確實如星火燎原地綻放,1946年到1948年喧騰一時的東寶電影公司罷工就是代表案例。不過,隨著國際局勢的丕變,華盛頓對全球局勢的判斷也隨之改變,GHQ的統治方針也因此快速調整。這些國際局勢的變化就像骨牌環環相扣,1946年3月英國首相邱吉爾的著名的「鐵幕」演說揭開序幕,以美國與蘇俄為代表的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兩股力量,開始在世界版圖上找尋盟友相互對峙。

原本的對抗遠在歐洲的柏林,不過,很快地亞洲局勢也開始逆轉。1947年中國共產黨的力量開始反攻美國支持的國民黨,從亞洲整體局勢來看,中國如果變天,亞洲的政治版圖也勢必和歐洲相同,必須進行如圍棋般的結盟與圍堵行動。1948年華盛頓決定調整GHQ的統治方針,以經濟發展取代民主改革,這意味著美國開始將日本視為反共棋盤的結盟對象。華盛頓的判斷是正確的,也在1948年大韓民國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分別成立、中國共產黨的力量看來也勢不可擋,在日本,1949年1月的國會選舉當中,共產黨更是從5席一舉擴增到35席。

在此情況下,華盛頓深化日本作為反共基地的定位,GHQ也開始防範日本左翼的力量。

松本清張辦案

統治日本的GHQ內部存在路線之爭,GS(民政局)代表著改革日本的力量,其代表意識形態光譜上的左派,與之相對,G2(參謀第二處)代表保守的右翼力量,兩個部門彼此對抗掣肘。

GHQ統治日本之初,自然是GS佔上風,不過,隨著國際局勢與華盛頓全球戰略的變化,G2的影響力開始反超。在日本成為反共基地的設定後,1949年2月銀行家出身的約瑟夫·道奇(Joseph M. Dodge)訪問日本並提出日本經濟復興的九原則,其精髓就是道奇所提出的「竹馬經濟」比喻──日本經濟就像是騎竹馬,一腳是美國的經濟援助,一腳是日本國內的補助金機構,竹馬的腳抬得過高,就容易摔倒甚至折斷馬頭。要避免這樣的困境,就必須進行組織變革,簡言之,就是透過解僱調整企業組織,帶動市場發展引領經濟復興。

日本國鐵的裁員就是這麼來的。下山事件發生之前,國鐵將大幅裁員的說法從6月開始便謠傳不斷,工會也發起強烈的抗爭,7月4日下山定則發表國鐵第一次整頓將裁撤3萬7千人、7月6日再發表第二波整頓將達9萬人。這兩個數字都相當驚人,所遇到的反彈也可想而知,自殺與他殺說當中,都以解僱壓力來推斷,自殺說認為下山面臨解僱的龐大壓力自殺,他殺則認為在解僱的大背景下誘發兇手不滿遭殺害。

然而,如果是他殺,到底是誰下的毒手?松本清張在《日本的黑霧》(1961)當中的推論,指向GHQ的內鬥,這點半藤一利也認為相當有說服力。松本清張是位生平坎坷的作家,遲至49歲時才出版第一部推理小說《點與線》(1958),不過,很快地其他經典作品如《零的焦點》、《砂之器》也接續問世,開啟「社會派推理小說」的潮流。松本清張也是在野的史家,推理小說之外,1960年也開始在《文藝春秋》發表非虛構的作品連載,專欄名稱為「日本的黑霧」,所謂的「黑霧」是指GHQ從1945年到1952年統治日本期間,而後便以專欄名稱集結出版成書,其中,也有專章討論下山事件。值得注意的是,松本清張在1961年出版《日本的黑霧》的時間點,正值如果下山定則是他殺,那麼法律追溯期限15年是到1964年7月6日為止,簡言之,松本清張的寫作是趕在法律追溯期限之前。

在他看來,下山事件並非孤立的事件,應該與1949年7月15日的三鷹事件與1949年8月17日的松川事件一併考量,這兩個事件都是有人傷亡的鐵道事故。按松本清張的推理,從下山事件開始接二連三的事件,是GHQ內部GS與G2內鬥的結果,G2為了擊潰左翼傾向的GS,透過下山等事件嫁禍工會,予人背後其實是共產黨陰謀的印象。松本清張筆下的下山定則,是個無辜的角色,少年時代就喜歡在鐵道旁癡迷地看著火車通過,長大後也順理成章地成為鐵道技術人員,而後一路爬升。但為什麼偏偏是下山定則?關於解僱,GHQ與下山恐怕各有盤算,GHQ想利用解僱清洗掉國鐵當中的左翼人士,技術人員出身的下山可能基於國鐵營運有自己的解僱名單。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黑霧》出版之後,黑霧成為流行語;此外,下山事件背後是美國陰謀的說法,也因1960年代日美安保條約的討論,日本反對者居高不下,也在這樣的反美情緒下,使得《日本的黑霧》成為暢銷書。

柴田哲孝的新觀點

松本清張於1992年以83歲高齡辭世,不過,《日本的黑霧》等經典作品依舊在日本長銷不斷。半藤一利於2004年版的《日本的黑霧》獻上「這部作品深入日本不為人知的歷史」的推薦語,但他也感慨,「現在能書寫這樣作品的人已經沒有了」。然而,柴田哲孝2005年出版的《下山事件:最後的證言》卻如接棒一般,接下研究下山事件的重擔,並另闢局面提出新觀點。

這部厚達500多頁的作品,詳盡地整理與質疑了包括松本清張在內的既有觀點之外,更為重要的是柴田哲孝也透過15年來對相關人士的訪談,拉開戰後日本的政治勢力與GHQ之間既合作又鬥爭的關係,乃至華盛頓的對日政策等。這樣的視角,填補了松本清張架構的不足,如果說,松本清張的討論架構當中,GHQ與日本之間的關係如同殖民與被殖民的關係,GHQ內部的路線鬥爭,導致下山事件的發生。然而,GHQ固然存在路線之爭,不過,這些路線的實踐,仍然需要日本人的協力,尤其是歷經戰爭的日本,戰後不同光譜的左派政黨從社會黨到共產黨深受歡迎,在一個選舉社會裡,想要扭轉局勢,非要有能夠透過選舉取得權力的反共立場政治人物協力不可。

到底那些日本人加入了協力的行列?當華盛頓調整國際戰略、GHQ也開始從推動民主化移轉為反共之際,戰前的政治人物以及為政府在中國工作的人們,戰後彼此之間重新形成一股政商網絡,更重要的是,他們與GHQ之間型塑了一個既合作又鬥爭的關係。吉田茂是GHQ政策轉向關鍵時期出現的政治人物。戰前他因與軍部意見不合甚至受到監視,這段歷史讓他在戰後成為GHQ信任的人,戰後的1946年5月,吉田茂根據舊日本憲法組閣,這被稱為第一次吉田內閣,也是舊日本憲法最後一位首相。

1947年5月,日本頒行新憲法,在戰後社會黨與民主黨當道的年代裡,自由黨的吉田茂如何再度浮出?1948年爆發「昭和電工事件」,昭和電工為了獲得銀行貸款,向首相、官員等行賄,此事一爆發,社會黨與民主黨為主聯合的蘆田內閣立即倒台,吉田茂成為事件的最大受益者,他緊接著成為首相,G2是昭和電工的幕後黑手的說法始終甚囂塵上。

日美既合作又鬥爭的棋局

按柴田哲孝所述,昭和電工案有吉田茂的痕跡,執行者是他的心腹白洲次郎。其背景是第一次吉田內閣期間,吉田茂對GS主導的左派政策頗有意見,而且不願日本對GHQ言聽計從,白洲次郎與反GS的G2過從甚密,G2轄下還包括一些情報組織,他們發現GS次長查爾斯·卡德斯(Charles Louis Kades)不但與日本女性有婚外情,更重要的是他將駐軍物資移轉給這位女性。警方展開調查之後,也發現昭和電工案。值得注意的是,1948年於美國成立的「日本遊說團」也扮演了協力的角色。GHQ高級官員的緋聞,在新聞管控的狀態下日本媒體極可能無法報導,於是先由駐日美國記者報導,再由日本遊說團所能影響的美國媒體加以刊載,以外電形式進入日本。

可以看到,吉田茂並非全然以美國馬首是瞻,其與GHQ內部有合作也有鬥爭,國鐵組織改革亦復如此。前述道奇經濟計劃的精神是組織變革,具體的作法當中,還包括1美金對360日圓的固定匯率。此舉意義何在?日本遊說團也是鼓勵美國資本家到日本投資的組織,1美金對360日圓是日幣大貶值,也因此這個數字對資本家來說意味著極佳的商機,美國資本家買下國鐵也不無可能。這對日本產生淺層與深層的刺激。就淺層來說,尾隨道奇經濟計劃,民間運輸局長夏格諾(Don R. Changnon)發表組織改革的說法,在他看來,鐵道公司要做的就是讓火車安全行駛,其他的隧道工程、新路線建設等應該先行停止,也就是靜待組織改革。然而,夏格諾的看法嚴重忽略了如果國鐵建設停止,承包國鐵龐大工程的包商們該如何應對?而且戰後不過4年,歷經戰爭鐵道工程需要恢復與擴建的部份還非常龐大,建設先停無疑觸碰到國鐵包商們的根本利益。

深層來說,如果日本國鐵轉賣美國資本家,這將直接衝擊日本人的自尊。明治維新以來,不斷進化的鐵道就是日本文明的象徵之一,海外的滿鐵更是承載了許多人的鐵道夢想,年輕時的下山定則也是其中一員。1934年象徵日本鐵道實力的「特級列車亞細亞號」誕生,從大連到長春700公里的距離只需8小時。這是戰前一部分日本人的鐵道之夢,戰後這批人回到日本,曾在滿鐵工作的矢板玄成立了亞細亞產業,這是國鐵工程的重要廠商,也是右翼人士活動的基地。鐵道是一個國家邁向文明的夢想,但也是眾多工程的利益之所在,在日本受GHQ統治的時代裡,國家鐵道甚至不無可能成為外國資本家買賣的標的。就是在這樣的複雜局勢下,發生下山定則事件!

本文所說的架構,只是進入下山事件的大門,打開大門之後,在《下山事件:最後的證言》當中會看到更多盤根錯節的線索,柴田哲孝最終推論出主謀就是不便明言的「X某人」的答案,歡迎讀者一起在這部非虛構作品當中推理,以案件記憶戰後初期日本史!

●本文推薦書由出版之《下山事件:最後的證言》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閱讀風向球 推理 日本 凌宇有限公司

逛書店

延伸閱讀

LOG IN 台南/台南神轎之父王永川 大轎技藝傳承後世

人生有些垃圾得留在過去 不喜歡不必假裝,討厭可以大方!

《平路台灣三部曲》思索大航海時代以降,島嶼的身世和命運

老年人為何易成詐騙目標?理解三大「受騙心理」防患未然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