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ChatGPT影響學術研究 學者:使用生成式AI應適當揭露

聊天機器人ChatGPT引發熱議與風潮,不少學生也開始運用輔助撰寫作業、報告。記者侯永全/攝影
聊天機器人ChatGPT引發熱議與風潮,不少學生也開始運用輔助撰寫作業、報告。記者侯永全/攝影

教育部台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今(3/30)舉辦「生成式AI對研究與學術倫理的影響」線上講座,陽明交大副校長周倩表示,研究者必須對學術內容完全負責,因此生成式AI不能作為學術研究的發表者,也基於學術倫理透明原則,研究成果應該公開之餘,若於研究中使用生成式AI工具也應適當揭露。

2022年底美國OpenAI實驗室推出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ChatGPT,其具備優異的彙整資料與語言能力,但學術界也憂心,若研究使用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是否產生學術倫理問題。

台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今舉辦「生成式AI對研究與學術倫理的影響」線上講座,近四千人線上觀看。陽明交大副校長周倩表示,作者除了享受學術成果帶來的榮耀外,也需要對內容負完全責任,因此生成式AI並不能作為學術研究發表的作者。

周倩表示,學術發表是研究界成員與社會大眾的溝通、交流,基於學術倫理誠實及透明原則,研究成果應該要公開,以善盡研究者的社會責任,因此於學術研究中使用生成式AI工具應適當揭露。

周倩指出,部分學術出版商已針對生成式AI發布相關的政策,包含於方法或聲明中揭露使用、生成式AI工具不可作為學術發表的作者等,研究者在使用此類工具時,應先瞭解學術出版相關規定,並符合學術發表規範。

國衛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所長孫以瀚則表示,現代人必須調整以適應及利用AI,生成式AI可用於整理文獻、修改程式等,協助研究者更聚焦於創新,但另一方面,AI也可能被特定團體操控,透過訓練用資料庫去影響AI生成的內容,因此需要人工檢驗內容,並思考如何突顯自我創新與價值。

成大外文系系主任劉繼仁則從英文學術論文寫作脈絡出發,他也分享,研究者若欲使用ChatGPT,建議應給系統清晰及詳細的提示,且可以分段給系統提示,最後應該仔細檢查所生成的內容,以確保系統資料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本日熱門 本周最熱 本月最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