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惱人狂跳這「2種通知」根本不關我事!內行人曝6方法可搞定

一名網友抱怨IG有2項推播通知「超煩」,吸引不少人點頭認可,也有網友找出解決的方法減少困擾。(美聯社)
一名網友抱怨IG有2項推播通知「超煩」,吸引不少人點頭認可,也有網友找出解決的方法減少困擾。(美聯社)

真的是「Who Cares(誰在乎)!」Instagram(IG)已成為時下年輕人必玩的社交平台,但一名網友抱怨IG有2項推播通知「超煩」,吸引不少人點頭認可,也有網友找出解決的方法減少困擾。

IG和其他App一樣都會有推播功能,一名網友在Dcard上發文表示,IG時常會出現「某人已加入Instagram」的功能,也會提到「你們可能認識」等字眼,他自認把相關設定都關掉了,「但是這個還是會一直出現,超煩。」求助網友有無方法引起熱議,釣出大批網友表示「關了一堆(功能)還是一樣出現」、「我也想知道」。

有網友幫忙解決困擾,表示可以利用以下方法減少「某人已加入Instagram」出現次數,《聯合新聞網》整理如下:

★減少「某人已加入Instagram」出現次數

1.個人帳號右上角的「三」→設定→通知→追蹤名單和粉絲→關閉「帳號建議」

減少「某人已加入Instagram」出現次數的方法。(製圖/聯合新聞網)
減少「某人已加入Instagram」出現次數的方法。(製圖/聯合新聞網)

2.設定→通知→來自Instagram→關閉「提醒」、「商品公告和意見回饋」、「廣告」

減少「某人已加入Instagram」出現次數的方法。(製圖/聯合新聞網)
減少「某人已加入Instagram」出現次數的方法。(製圖/聯合新聞網)

3.直接登出帳號再登入

也有網友表示,有時也會跳出「可以查看某人的新連續短片」、「限時動態新增內容」,或是可能未追蹤的人所顯示的熱門影片等,但並非是他自己想看的內容,另一名網友則提供解決方法:

★減少「不再看某人IG限動、短片」的通知方法。

1.點選「通知」→貼文、限時動態和留言→關閉「第一則貼文和限時動態」

減少「不再看某人IG限動、短片」的通知方法。(製圖/聯合新聞網)
減少「不再看某人IG限動、短片」的通知方法。(製圖/聯合新聞網)

2.追蹤名單和粉絲→關閉「帳號建議」

減少「不再看某人IG限動、短片」的通知方法。(製圖/聯合新聞網)
減少「不再看某人IG限動、短片」的通知方法。(製圖/聯合新聞網)

3.直播和連續短片→關閉「觀看次數最多的連續短片」

減少「不再看某人IG限動、短片」的通知方法。(製圖/聯合新聞網)
減少「不再看某人IG限動、短片」的通知方法。(製圖/聯合新聞網)

Instagram APP

延伸閱讀

圖輯/「手叉腰」迷因穿搭風爆紅全台?網瘋拍紅格紋+羽絨背心路人 笑壞「怎麼都這樣穿」

當螢幕裡只有絕望:一名英國少女如何被「演算法殺死」?

不再是「手遊展」!任天堂首攻2023台北電玩展因1事挨轟 索尼Playstation連3年缺席也被酸

日本上網用eSIM卡設定超方便!原號漫遊、Wi-Fi分享器等4種方法、比價一次看

相關新聞

快來更新iPhone!蘋果iOS 16.4來了 16個重點內容一次看、新Emoji超可愛

在給開發者進行測試iOS 16.4 和 iPadOS 16.4 Beta 後的一個多月,Apple 正式推出 iOS 16.4 更新 ,這次主要加入新的 Emoji 表情符號功能、以及使用行動網路撥打電話時,也能享有語音隔離的功能,還有其它不少小功能更新和錯誤修正,建議所有使用者立即更新 。

悲…2月14日情人節真的「IE不能動」了!教你Edge瀏覽器用IE也能用到2029年

「IE(愛已)不能動,還有什麼值得我心痛。」經典歌和迷因(meme)哏圖被網友拿來嘲笑IE(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慢半拍」。而今天2月14日是情人節,除了吳淡如的「AI電腦繪圖」事件引起爭議外,其實還有重要的日子——微軟即起永久停用IE,結束它27個年頭,也真的讓「IE不能動」了。

IG惱人狂跳這「2種通知」根本不關我事!內行人曝6方法可搞定

真的是「Who Cares(誰在乎)!」Instagram(IG)已成為時下年輕人必玩的社交平台,但一名網友抱怨IG有2項推播通知「超煩」,吸引不少人點頭認可,也有網友找出解決的方法減少困擾。

找蛋勇者快撿裝備!神人製作「蛋蛋前線支援地圖」找到存貨點手刀快衝

全台引爆缺蛋危機,許多民眾一早到各大賣場卻都遍尋不著,見民眾苦尋無果,懂得程式開發的民眾黨代表江明宗特別製作「蛋蛋前線支援地圖...

圖文教你做/Word檔案太肥大?靠圖片壓縮2招變大變小變漂亮!

通常我們在word文件裡面常會加入圖片輔助說明,但加入太多圖片就容易遇到兩種問題。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