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開箱/第2代AirPods Pro使用1週心得 佩戴更舒適!「精準尋找」功能太貼心

耳機放入充電盒內快速充電5分鐘即可提供約1小時的電池續航。記者黃筱晴/攝影
耳機放入充電盒內快速充電5分鐘即可提供約1小時的電池續航。記者黃筱晴/攝影

等了好久,今年9月蘋果發表會中亮相的第2代AirPods Pro終於在台灣上市,在與前一代幾乎完全一模一樣的外觀下,令人驚奇的「適應性通透模式」讓配戴舒適度大大升級,主動降噪效果較前代AirPods Pro高達2倍,但許多人在意入耳式耳機配戴時的異物感卻降低了,在通透模式下幾乎就像是沒有戴耳機的感覺,如果你是因為這個原因遲遲無法從AirPods升級到AirPods Pro,現在你可以再嘗試看看。

為何在外觀幾乎沒有改變的狀態下,第2代AirPods Pro又可以再進化?這都要歸功全新H2晶片的強大性能,包括驅動的「適應性等化」等演算法的升級改良,能產生更豐富細膩的聲音,通勤路上、工作時大家最常聽的流行、搖滾、嘻哈和電子舞曲等音樂類型尤其適合。而H2強大的演算能力搭配耳機上新的聲學透氣孔設計和優化的麥克風位置,也是讓主動降噪功能與「適應性通透模式」流暢運作與切換的重要關鍵。

另一個讓聆聽體驗更為沈浸的「個人化空間音訊」功能,則是因為每個人對聲音及其發出方向的感知都不盡相同,頭型、耳型也都不一樣,因此蘋果透過iOS 16和iPhone上的原深感測相機,只要先掃描正臉,接著依照螢幕指示依序向右、向左轉頭,分別完成左右耳的掃描,即可快速建立專屬於自己的空間音訊設定檔,完成之後這個個人設定檔會同步套用在所有使用同一Apple ID的裝置上。而這個功能不止第2代AirPods Pro可以享受得到,使用第3代AirPods、第1代AirPods Pro以及AirPods Max時也適用。

而觸控控制音量的功能,終於在第2代AirPods Pro上出現了,耳柄上新增的電容感應層,讓使用者不用再拿出手機調整音量,只要用食指在耳柄上下觸控滑動即可快速調整音量大小。實際操作發現需要一點巧勁,訣竅是拇指需要同時抓著輔助,熟悉之後就會覺得很方便,調整時耳機裡還會有小小的提示音讓你知道有沒有調整成功。

除了耳機本身,新的MagSafe充電盒功能也升級,加入了U1晶片而且內建了揚聲器,最大的好處就是只要透過「尋找」App中的「精確尋找」功能就可以讓充電盒發出聲音,幫助把落在包包內層或是沙發夾縫的充電盒快速找出來,而在「尋找」裡還可以單獨顯示第2代AirPods Pro充電盒、左耳、右耳的位置資訊,也可以單獨播放聲音,真的不小心整個遺落在路上、掉了一支,都能增加自行尋回的機會。

電池續航方面,第2代AirPods Pro比第1代多出1.5小時的聆聽時間,在「主動式降噪」模式中,聆聽時間最長可達6小時、通話長達4.5小時,搭配充電盒還可享受長達30小時的聆聽時間,且耳機放入充電盒內快速充電5分鐘即可提供約1小時的電池續航。更方便的是,新的充電盒除了支援MagSafe充電器、Qi認證的充電板或Lightning連接線之外,各代的Apple Watch充電器現在也能為第2代AirPods Pro充電,外出旅行可以少帶一個充電器真是太好了。

全新設計的充電盒具備了抗汗抗水功能,底部多了揚聲器的開孔,側邊也新增了掛繩孔設計。記者黃筱晴/攝影
全新設計的充電盒具備了抗汗抗水功能,底部多了揚聲器的開孔,側邊也新增了掛繩孔設計。記者黃筱晴/攝影
兩代AirPods Pro外型幾乎完全一模一樣,但用起來就是有巧妙的不同。記者黃筱晴/攝影
兩代AirPods Pro外型幾乎完全一模一樣,但用起來就是有巧妙的不同。記者黃筱晴/攝影
第2代AirPods Pro,建議售價7,490元,透過官網訂購還可以免額外付費加上表情符號、文字、數字,甚至是個人Memoji。記者黃筱晴/攝影
第2代AirPods Pro,建議售價7,490元,透過官網訂購還可以免額外付費加上表情符號、文字、數字,甚至是個人Memoji。記者黃筱晴/攝影
從藍牙清單或是iOS「設定」選單中新的AirPods專屬區塊就能快速設定各種AirPods功能。記者黃筱晴/攝影
從藍牙清單或是iOS「設定」選單中新的AirPods專屬區塊就能快速設定各種AirPods功能。記者黃筱晴/攝影
新款MagSafe充電盒現在配備U1晶片,因此如果忘記放在哪裡,你可以使用「尋找」App 中的「精確尋找」功能查詢更精準的定位,更不容易搞丟。記者黃筱晴/攝影
新款MagSafe充電盒現在配備U1晶片,因此如果忘記放在哪裡,你可以使用「尋找」App 中的「精確尋找」功能查詢更精準的定位,更不容易搞丟。記者黃筱晴/攝影
透過iPhone上的原深感測相機掃描左右耳,就可以快速啟動「個人化空間音訊」功能。記者黃筱晴/攝影
透過iPhone上的原深感測相機掃描左右耳,就可以快速啟動「個人化空間音訊」功能。記者黃筱晴/攝影
(右)第2代AirPods Pro耳機上方多了聲學透氣孔設計。記者黃筱晴/攝影
(右)第2代AirPods Pro耳機上方多了聲學透氣孔設計。記者黃筱晴/攝影
容易忘東忘西的民眾,建議要開啟「離身通知」功能,只要手機跟耳機距離太遙遠,iPhone就會主動收到通知。記者黃筱晴/攝影
容易忘東忘西的民眾,建議要開啟「離身通知」功能,只要手機跟耳機距離太遙遠,iPhone就會主動收到通知。記者黃筱晴/攝影
一開始的「耳塞套服貼程度測試」可以檢查AirPods Pro耳塞套的貼合度,幫助決定哪種尺寸可提供最佳隔音封閉效果和聲學性能。記者黃筱晴/攝影
一開始的「耳塞套服貼程度測試」可以檢查AirPods Pro耳塞套的貼合度,幫助決定哪種尺寸可提供最佳隔音封閉效果和聲學性能。記者黃筱晴/攝影
體貼耳型比較特別的使用者,除了預設的M號耳塞套,這次還新增了XS耳塞套尺寸,滿足更多用戶需求。記者黃筱晴/攝影
體貼耳型比較特別的使用者,除了預設的M號耳塞套,這次還新增了XS耳塞套尺寸,滿足更多用戶需求。記者黃筱晴/攝影

開箱

延伸閱讀

滙豐行動銀行再升級 一站式即時投資服務

圖文開箱/Dyson Zone耳機可以降噪又能「空氣濾淨」?原理曝光

別急著換!明年才是「真.iPhone 15」 蘋果平價版3大升級更像Pro版了

蘋果MR頭戴裝備傳明年減產原因曝 價格恐被推向「荒謬的高點」

相關新聞

開箱影片/Xiaomi 13、Xiaomi 13 Pro實測拍照濃濃徠卡味 他讚這款值得入手

小米的Xiaomi 13系列新品登台囉,依據不同等級分為Xiaomi 13 Lite、Xiaomi 13、Xiaomi 13 Pro,Xiaomi 13和Xiaomi 13 Pro配置Snapdragon 8 Gen 2 晶片外,並與徠卡合作,搭載5000萬畫素3鏡頭。YouTube頻道「束褲3C團」的阿貴以拍角角度開箱實測,表示Xiaomi 13和Xiaomi 13 Pro除了尺寸上的不同,Xiaomi 13 Pro更有一吋感光元件,相當具有誠意。

開箱影片/三星Galaxy S23 Ultra「主鏡頭超有料」 3重點實測驚:這才是8K錄影

三星(Samsung)今公布台灣版Galaxy S23系列價格,更讓星粉期待。YouTube頻道「邦尼幫你」搶先開箱旗艦款「Galaxy S23 Ultra」,表示今年S23 Ultra依舊延續Note系列,但外型「更為方正」,「要叫它Note 23 Ultra我也是不反對」,邊緣握感佳,並調整曲面邊緣設計,更適合S pen書寫。另外螢幕採用康寧大猩猩 Victus 2玻璃,標榜可在1公尺高的混凝土等尖銳地面撞擊不會碎裂。

圖文開箱/三星Galaxy S23系列差在哪裡?外觀、規格比一比

三星揭曉今年度的旗艦手機Galaxy S23系列,其中以更一致的設計元素呈現此次外觀,不僅將過往具識別性的主相機模組平整化,更讓所有款式機種採用相同配色設計,僅在機身尺寸、功能對應不同產品定位,藉此吸引不一樣的用戶族群。筆者此次也同樣做了主要規格比較表,藉此一窺三款手機主要規格上的差異,並且比較三款手機實際外觀不同之處。

開箱影片/白色鍵鼠激購買慾!ROG Falchion Ace鍵盤觸控板便捷 Gladius III Wireless AimPoint滑鼠手感飽滿

3C產品披上白色外觀是否有種購買的魔力?YouTube頻道「邦尼幫你」日前開箱ROG白色鍵盤、滑鼠系列,ROG Falchion Ace為65%的68鍵有線鍵盤,這次推出白色版本,有紅軸、茶軸和青軸可選擇,為懸浮設計,白鍵盤配上顏色金屬蓋板,配上RGB燈效,每個鍵盤都被RGB燈光包覆著;側邊有觸控板可上下滑動或點選調整音量,配合RGB燈效更是科技感十足。此外,Type-C接孔也分成左右兩個,可接上2台PC切換,相當方便。ROG Falchion Ace定價2990元。

開箱影片/仍值得買!AirPods Pro 2耳壓感大減、降噪超有感 音質微輸Sony WH1000XM4

蘋果(Apple)AirPods Pro 2日前在台開賣,YouTube頻道「蘋果爹」將AirPods Pro 2與Sony WH1000XM4進行長時間試戴比較,表示AirPods Pro 2的降噪功能確實比1代提升許多,但仍不及Sony WH1000XM4;耳壓感似乎是因為機身調整緣故,佩戴上更加舒適舒服;音質上則是明顯比一代進步,帶來更多空間感,但純聽音樂的話,他仍會使用Sony WH1000XM4。

圖文開箱/帶著Pixel 7 Pro去旅行 相機拍攝效果是否夠神?

Google在今年10月揭曉,同時很快在台灣市場推出的Pixel 7系列手機,筆者藉由近期接連在海外採訪之際,透過Pixel 7 Pro相機進行隨手抓拍。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