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者建議辦金酸莓獎 選最醜公共藝術作品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高雄市七賢橋旁愛河中的環保公共藝術「愛之鯨」展出193天後拆除。圖/聯合報系資料...

監察院糾正文認為文化部未緊扣設置公共藝術政策目標,特別是培養年輕世代藝術家。藝術界認為,公共藝術不同於繪畫,從設計到施作不僅耗時費工,還需要與當地民眾互動,競圖時評審往往會看藝術家的公共藝術經歷,年輕藝術家較難出線,但專家建議文化部可在資料庫中增加新世代策展人、藝評或學者,為台灣公共藝術注入更新鮮的觀點及更前瞻的角度。

策展人胡朝聖擔任公共藝術審議委員多年,曾做過公共藝術代辦,他認為公共藝術代辦近年已被「汙名化」,出現亂象的關鍵是評審,不在於代辦公司,若公共藝術審議委員能好好把關,公共藝術品質自然會提升。

會出現公共藝術代辦「一條龍」圍標壟斷問題多半是偏遠地區的小型案子。蔚龍藝術總經理王玉齡認為,民間代辦公司目前爆出兩、三家有問題,卻「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胡朝聖指出,公共藝術和大眾認知的繪畫等「純藝術」不同,除了自我藝術創作,還必須跟民眾、公部門不斷對話,因此年輕藝術家不容易掌握,有心創作公共藝術的藝術家往往要歷經歲月錘鍊才能做出精彩作品。

對於監察院批評「近年難見具台灣特色公共藝術」,胡朝聖不以為然地指出,公共藝術風格相當多元,有菁英品味也有庶民美學。他舉例,藝術家帶著國小學生或阿公阿嬤一起創作,可能粗糙,但從公共藝術角度觀察卻可能深具台灣特色、相當成功。

胡朝聖建議,公共藝術獎不妨舉辦「金酸莓獎」,每年選出最醜的公共藝術並公布評委,讓民眾藉由討論最醜的公共藝術,凝聚對公共藝術美學共識;若評委因擔心選出「最醜的公共藝術」而潔身自愛,就能改善代辦的圍標問題。

公共藝術 藝術家 監察院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