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款無人機資安過關 逾半報價增7倍

聯合報 記者侯俐安、馬瑞璿/台北報導
無人機產業從禁止「大陸廠牌」到「陸製零件」令國內陷無人機空窗期。示意圖/宜蘭縣消...

蔡政府執政後令產業鏈「去紅化」,無人機產業從禁止「大陸廠牌」到「陸製零件」令國內陷無人機空窗期,數位部正面表列廿一家通過資安檢測無人機廠商,進一步調查發現,其中九款是軍用規格,其餘報價幾乎是過去的八到十倍。

市面上通過資安檢測的無人機款式有限,難道標準不能放寬,數位部次長李懷仁表示,資安即國安,無人機資安標準會持續精進,並隨技術發展滾動檢討,強化資安。

過去一年,不少有無人機需求的政府部門向數位發展部詢問可以使用的無人機廠牌,但未得到明確答案。本報透過立委向數位部索資,數位部提供之「無人機產品通過資安認證清冊」,截至今年二月底,通過資安檢測的無人機共有廿一款,包含測繪型、偵察型、監偵型、多旋翼無人機等初中高階無人機。

進一步調查這廿一款,Aiseed快速偵防機、中光智能機器人ISR監偵型無人機、MiTAC目獲型無人機等九種為軍規無人機。其餘經詢價後,多數金額在卅萬至六十五萬間,有些甚至不含高感度鏡頭。

有採購需求的政府部門指出,過去用大疆無人機約三、四萬元,若以同規格採用非陸製,費用廿萬起跳,若要再加值,貴則六、七十萬;嘉義有廠商為達成國產目標生產小型無人機,但洽詢後還未量產。

無人機協會發言人張揚表示,馬達可在台灣生產,但全世界都沒辦法保證「磁粉、銅線不在大陸生產」,碳纖、控版、鏡頭封裝等零組件都一樣,即便從美國進口也無法完全排除原物料來自大陸。國內有廠商,為擠進「排除陸製」的窄門,全機國產化,卻不利產業發展。

資安 安檢 無人機 數位發展部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