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電視節看台灣戲劇節目的生存

聯合報 楊起鳳
何潤東今年出席上海電視節宣傳自己製作的新戲。記者楊起鳳/攝影

第21屆上海電視節日前在上海開展,今年仍是上海電視節和電影節兩大市場合併,超過500家國內外展商到場布展,創歷年新高。不過受到大陸「一劇兩星」政策影響下,電視節上前來參展的新劇碼少了,影視公司縮減投資預算的現象也是相當明顯。首先是原先部分影視公司愛用的劇還未拍、卻在海報並排列出「擬請」大牌明星名單的招數絕跡了,更多電視劇是由二三線的明星挑起了大梁。另一個最大亮點,就是一窩蜂流行「IP開發」的電視劇。

大陸電視劇「IP」橫行

張國立主演的「贖罪門」是根據熱門網路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也是目前最火的IP開發。記...

今年電視節上處處見到所謂的IP,整個上海電視節就是比「IP開發」。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縮寫,也是智慧財產權。它的存在方式很多元,可以是一個故事、也可以是某一個形象,運營成功的IP可以在漫畫、小說、電影、玩具、手機遊戲等不同的媒介形式中轉換。

尤其是網路文學,日益成為熱們影視劇IP的主要來源,「致青春」、「左耳」等片的熱賣,讓IP成為影視界大熱名詞,就是找到源頭本身就是有很高人氣度支撐的劇加以改編,然後拍成不同載具可以收看的劇種,所以電視節上製作費過億的劇碼如「如懿傳」、「白鹿原」、「贖罪門」等都有原著。網路熱門IP「翻譯官」、「錦繡未央」、「長歌行」、「寂寞空庭春欲晚」等也被翻拍成了電視劇,IP橫行,成為如今大陸電視劇市場上的普遍現象。據知專門提供IP的業者,在大陸更成了最火的行業。

像今年大熱的「何以笙簫默」,從網路小說改編到電視劇、電影都大賣,讓華策影視集團嘗到甜頭,將一口氣推出大陸網路改編的「怒江之戰」等10多部重點大IP專案。也就是從電視劇原著的源頭下,進行各種不同內容的開發,除了電視劇,還可以開發電影電視綜藝網劇,更能同步開發線下產品或者遊戲。

大咖不再當道

除了IP改編成的電視劇種,今年大陸電視劇市場看不見大咖當道,前年有范冰冰的「武媚娘傳奇」、去年還有趙薇「虎媽貓爸」撐場面,今年繞了一圈,看不見超級大牌,大陸二線頭成了當紅炸子雞,包括劉愷威、李小冉、王雷、王麗坤成了「中流砥柱」,單從陣容來看,張嘉譯主演的「白鹿原」,胡軍主演的「潛伏在黎明之前」,張國立主演的「贖罪門」已屬於較大的製作。

「潛伏在黎明之前」是今年電視節上最火的抗戰劇種。記者楊起鳳/翻攝

而從題材來看,和前幾年一窩蜂相繼諜戰劇、古裝劇、家庭劇、抗日劇不同的是,今年似乎著重大型戰爭劇碼,各電視攤位上都少不了有此種劇種。一位大陸長城影視發行主管說,主要今年是抗戰勝利70周年,所以大部分都以戰爭劇為主,她笑說:「就跟著走唄,配合時勢。」這家公司光是這類抗戰題材今年就規畫了9部,令人咋舌。但不乏幾年前的舊作繼續賣,可見得大陸電視市場整體的製作量也下滑。

而台灣藝人主演的大陸劇,在今年電視節也不多見,除了陳喬恩、何潤東與張勛傑,見不到幾位台灣藝人能在大陸國產劇中掛頭牌。

大陸流行IP開發,古裝題材,是台灣電視劇目前少有,身為目前台灣戲劇最大量產的三立電視台又是怎麼看?三立總經理張榮華認為,其實台灣也能拍古裝劇,「過去『包青天』、『七俠五義』不也都很受歡迎,但先決條件是我們應該從要先有機會才能聚集這種人才,慢慢的自然就能多元化。」

張榮華說,因為長期以來台灣沒有這種劇型,相對地寫古裝的人才就少了,或者都移到大陸發展,但不代表台灣不能。他這次親臨上海電視節,也特別受邀參觀了橫店影視基地城,一直想興建影城的他,看完深有感觸:「比大當然我們比不過,但是台灣需要有自己的文化村,未來不論是觀光或者是教育,拍電影、電視都可以運用,有機會,自然就有人才。」

他也建議政府,對影視政策走向應該更明確,到底是要鼓勵多元或特殊題材?還是要鼓勵台灣戲劇有商業性,走向國際化?這些都可以開放討論。

(★「udn星級評論」專欄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

楊起鳳

大學念的是新聞和戲劇,當記者也跑戲劇。看盡不同的戲種,也見證許多戲劇人...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