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晶片戰 陸穩步突圍

聯合報 王伯元/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台北市)
中國正積極囤積晶片製造設備,為晶片戰下一階段做準備,這給西方和日本供應商帶來巨大...

過去一年多來中美晶片戰爭持續進行,美國不斷祭出各種高階晶片及設備的出口禁令和限制,並要求其他國家遵行,以圍堵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發展,但北京政府並未因此屈服。去年八月華為發表了Mate 60 Pro手機,採用麒麟9000S晶片,是由中芯代工、接近七奈米技術的產品,震驚各界,甚至傳聞華為下一款Mate 70手機,有可能會採用中國自製的五奈米晶片。

上月英國《經濟學人》專題報導指出中國正在減少對外國晶片技術的依賴,同時,包括華為在內的許多中國企業也在培養本地供應商。雖然在晶片法令下,中國無法進口最先進的EUV,但去年十二月中國自荷蘭進口的DUV數量突破新高,中國利用這些機器,採用重覆曝光模式以及一些技術的升級,即可生產高階晶片,雖然距離尖端技術仍有距離,但是靠著國家的補助和廣大的內需市場,中國的半導體正在穩步深化,朝著自給自足的目標邁進。

在全球半導體的版圖上,先進尖端晶片僅占市場的二至三成,而廣泛應用於自駕車、汽車、家電,甚至部分軍事武器的中低階晶片,則占了全球半導體市場的七至八成。中國大陸雖在高階晶片的生產上受到美國壓制,但正快速地推升中低階晶片在市場上的占有率。目前中國有四十四座半導體工廠,預計到二○二四年底,還要再建立十八至廿二座大型晶圓廠,且大部分鎖定為成熟製程。其產能占比將從今年二成九成長至二○二七年的三成九,預估到二○三○年,全球五成的中低階半導體晶片都將在中國生產,屆時勢必開啟另一波美中晶片大戰。

於此同時,中國還在持續發展尖端晶片技術,並自行開發光刻機。據傳中國已可生產廿八奈米的光刻機,中芯也已擴大七奈米晶片的產能,為華為手機生產更多的麒麟處理器和AI繪圖處理器。甚至最近Financial Times報導,中芯今年已有量產五奈米晶片能力,而華為生產的昇騰910B晶片已拉近了與NVidia GPU的差距。過去我們保守估計在製造方面台灣領先大陸五年,IC設計則領先三年,但以現在的發展狀況來看,時間差距可能會縮短。

中國大陸在太陽能、電動車以及電池等領域亦有長足的發展。二○二三年國產品牌比亞迪挾著國內廣大市場優勢,銷量完勝特斯拉,最近更推出一款低價電動車,只需要八萬人民幣,震驚世界。中國也因此超越美國、南韓、德國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出口國。同時因為掌握鋰電池原料及生產優勢,二○二三年全球電池市場市占率的冠亞軍皆由中國廠商包辦,遠勝昔日霸主韓國廠。此外,目前中國將太陽能零件生產成本大幅降低了四成二,已成全世界成本最低的太陽能零件製造商,美國、印度和歐洲各國已無力與其競爭。其他科技產業如AI、通信、航太、量子電腦亦蓬勃發展中,後勢不容小覷。

美國總統大選不管是拜登連任或川普入主,「保護主義」的基調應該不會變,尤其針對中國,各項禁令還會層出不窮。但從過往經驗來看,美國對中國的制裁短期或有成效,但終無法攔阻中國進步的腳步,反而會讓他們加倍努力,打造出替代辦法,屆時美國反而損失了龐大的市場及商機,可謂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七傷拳。這場晶片之戰,最終會不會是赢得一場戰役卻輸掉整場戰爭,且讓我們看下去。

美國 半導體 奈米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