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當醫學中心 加劇醫療M化

聯合報 施壽全/馬偕醫院前院長(台北市)

台灣各大學的相同科系,在高中生選填志願時可能有頗大的差距,只有醫學系例外,全都集中在一起。雖然說行行出狀元,但只有一些功課好的學生才能考上醫學系。功課好除努力以外,通常也需要有聰明的根基。一般來說,聰明的人往往好勝心強烈,榮譽感旺盛。如此特質,會相當程度發揮在其個人生涯與所涉公共事務上。

「醫院評鑑」是醫界四年一次盛事。二○二○年逢新冠疫情暫停,二○二三年重啟。在較受矚目的大型醫院部分,去年評鑑北部地區,結果出人意外的打破了二○○七年起的家數上限,一舉增加了三家醫學中心。但此事並非就這樣了了,因為今年將會評鑑中南部,再多添三至四家醫學中心也有可能。究竟是為了什麼,一些大醫院都爭相希望晉級為醫學中心?可以從面子與裡子來分析。

醫院晉級了,意謂著服務範圍與規模周延,醫療品質提升,應該會吸引較多病人就診,但這種趨勢會因為增加部分負擔而被些許抵銷。醫學中心能執行的業務,絕大多數區域醫院也可以做,給付相差不多,再加上總額與點值限制,整體算來,不會因晉級就能挹注多少收入,也就是與「裡子」的關係不大,這也是衛福部長官說增加醫學中心家數,對健保支出影響有限的理由。

然而,醫院要跨過醫學中心門檻,除前述醫療服務必須著重於急重難症的處置外,還要有厚實的師資來教育與培訓後進,也要有充足的研究、論文發表與技轉量能,更要全力配合國家重要政策的推動,包括如國際醫療、器官捐贈、安寧療護與協助醫糾鑑定等。這些都是複雜沉重的任務,但它們就是評鑑的要求。醫院負責人與所領導的大多數主管都是醫師,評鑑就是對醫師好勝心的挑戰,通過評鑑,代表能力卓越與表現傑出,是有「面子」的成就,再辛苦也得撐過去。

所以,若要問醫院積極爭取晉級醫學中心的原因,則裡子事小,面子事大。若原本非醫學中心,爭取失敗,總是努力過了,裡子與面子應不太受影響;較讓人擔心的是原本為醫學中心,萬一掉級,裡子雖然沒差,面子就不知如何收拾了,所幸這種情形迄今尚未發生過。

但這種情形在小型醫院就不一樣了。健保開辦以後,醫療體系呈M型化發展,所以地區醫院倒閉了兩百多家,這已涉及地區醫院「裡子」中最底層的「存活」問題了。地區醫院的醫師難道沒有好勝心與榮譽感?當然有,只是形勢比人強,就醫制度、觀念與文化的偏差,已積重難返了。

台灣多增幾家醫學中心,可預見M型化將更趨明顯,分級醫療的理想會愈來愈難落實,大型醫院的面子,將可能進一步擠壓小型醫院的裡子,這或許是主事者無法不密切觀察的事。

醫學 醫師 健保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