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立國 勿歧視原籍

聯合報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兼澄正書院主任(新北市)

最近國民、民眾兩黨立法院黨團宣稱,擬於新會期推動修法,將陸配取得身分證年限從六年縮短為四年。尤其民眾黨表明其主席柯文哲在總統大選中,已將陸配取得身分證縮短至四年列為政見。然行政院長陳建仁則宣稱,相對其他外國配偶的權利,政府對陸配的權利有更多保障。引發朝野論戰及社會關注。

適逢馬英九主政時期的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出版新書,揭露陸配權益改革過程。賴擁有濃厚台聯黨背景,卻能拋棄意識型態禁錮,推動極具爭議的陸配權益改革,其目的在於取消陸配與外配權益差異,消弭對陸配歧視,頗值肯定及民進黨借鏡。

上述改革,在工作權方面,經移民署面試為合法婚姻,可依親居留在台工作,強調「陸配工作權」為其「家庭生存權」。身分證取得年限從八年縮短為六年;財產權繼承方面,取消不能超過兩百萬元的繼承限制及繼承不動產;且領月退俸配偶死亡後,享有繼承月退俸權利。賴前主委更直指當時修法最大阻力是民進黨。

民進黨後來在華山會議「中國政策大辯論」中,公開宣稱應提出友善陸配、陸生政策。然此次國、民兩黨倡議陸配身分證取得從六改四年,卻遭民進黨批判及強烈反對,質疑反對黨在陸方意圖升高兩岸情勢時,運用國安議題當作降低兩岸螺旋敵意的籌碼。

民進黨首先指稱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陸配非要取得國籍而是戶籍,依親居留四年,再滿兩年後即能取得戶籍及身分證;外配則依據國籍法成為國民,須三年年滿一八三天居留並放棄原國籍及附財力證明,始能取得國籍,後取得戶籍總計須六年以上。其次,影射陸配導致台灣社會國家認同衝突。從民進黨思維推論,陸配來台恐加劇台灣社會國家認同衝突及激化內部矛盾。

再者,陸配擔任不分區立委影響國家安全。大選期間,賴清德直指若陸配擔任不分區立委,將嚴重影響國家安全,這實屬增加台灣社會對陸配缺乏忠誠度及國家認同的烙印。最後則稱,外配依據國籍法被視為「外國人」,取得中華民國國籍時須放棄原生國國籍,但陸配例外、在法律上被視為「大陸地區人民」。

民進黨採取前述論證基礎及從實際運作經驗推斷,即多數外配在台取得身分證時間遠遠超過陸配,六改四修訂無必要,一旦修訂,反導致台灣社會族群衝突及未符合公平正義精神。然而,民進黨未說明的是,一旦六改四後,恐增加藍白社會支持度,方是其真正疑慮。

歧視性待遇的陸配或外配政策,既妨害台灣社會和諧、群族融合及國家認同的形成,也不利於現代健康成熟公民社會的建構。從政黨政治利益來看,賦予陸配與外配相同權利,也能強化陸配對其認同。民進黨曾推動老兵返鄉探親,贏得榮民的支持,且現今黨內菁英亦有外省籍第二代;未來若主動規畫給予陸配及外配平權,不是更有利於爭取陸配支持?

依據聯合國人權兩公約、台灣相關法規及人權立國理念,應皆反歧視性待遇,尤其是反對原籍歧視。總統當選人賴清德提出「信賴台灣」,惟有公平對待共同體成員及「信賴國民」非造成國安危機,方屬轉型正義及人權立國之要義。

陸配 民進黨 外配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