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郭整合 不能堅持選正

聯合報 陳長文/中華民國資深選民(台北市)

藍白合甫啟動即觸礁,讓在野陣營對總統選情悲觀。藍白不合是人性,合則是克服權力的誘惑,除非有外力的施壓,很難期待。扣除尚未得到朱立倫主席授權的韓國瑜,今天的台灣,唯一還能以外力「整合」藍白的第三方,應該非郭台銘莫屬,只是郭董是否願意承擔這個「整合者」的歷史責任,也爲中華民國在這關鍵時刻留下一段美好紀錄?

不論是二○二○或二○二四,筆者都認為郭台銘是台灣最好的領導人;如果郭台銘當選,才能真正克服阻力,解決台灣的難題。外界認為郭董民調落後為何還堅持參選,筆者年齡略長於郭董,我認為郭台銘在人生的這個階段,選上、選輸對他來說其實不重要,他思考的是在自己的餘生,如何還能夠為台灣及大陸(亦即中華民國)有所貢獻,為養育他自己及家人的土地盡一分心力,明年一月十三日的選舉是個讓郭台銘落實貢獻的過程。

但從這個出發點,筆者認為,現在台灣面對的歷史任務,非郭台銘不能,如同民進黨的林義雄,他為陳水扁排除萬難,讓民進黨順利執政,留下歷史定位。沒有林義雄,就沒有陳水扁,這不也是人生歷史的責任嗎?

從公開的民調來看,雖然郭台銘暫時落後,但依然是「關鍵少數」,郭台銘支持誰,另一方就會被邊緣化。郭台銘可以第三方的身分,提出公正可行的初選方式,藍白誰不同意,郭台銘就可與另一方整合,邊緣化第三方;而若藍白兩方都同意,則郭台銘這位「整合者」的地位,在中華民國政治史上可說是前無古人。

當然,這樣的前提,是郭台銘不能堅持「選正的」,郭董自己也要接受初選的結果。

川普身家僅郭董三分之一,放在美國稱不上頂級富豪,才會對總統職位汲汲營營;而以郭台銘鴻海集團創辦人歷史定位,早已高過李登輝之後的民選總統;畢竟總統任期只有八年,不及郭台銘數十年來為台灣經濟發展的貢獻。

因此「選正的」,只是郭台銘賽局策略的一個槓桿而已,而這個底牌也到了該掀開的時候。侯辦提出的「美式開放式初選」,筆者以為美國是公辦初選,有選民名冊,台灣的政黨在沒有名冊的情況下,等於是憑身分證就可以到任一投票所領票,會有在不同投票所重覆投票的問題,有執行上的困難。

因此,當下最科學、最接近選舉結構的初選方式,還是民調。如果到最後連郭台銘也無法整合成功,那麼就只能靠選民主動棄保了。

郭台銘 藍白合 郭董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