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透視/大選關鍵八月與郭台銘參戰

聯合報 小笠原欣幸
小笠原欣幸
郭台銘(右起)宣布獨立連署參選,總統大選「四腳督」戰情超詭譎,侯友宜、柯文哲各自...

在四年前的總統大選中,八月的選情格外關鍵,幾乎奠定了選舉的走向。今年八月,選情也有所變動,所有的民意調查均顯示,名列第一的賴清德對於第二名的領先幅度進一步擴大。

八月份的平均支持率

我將先統整八月份三位參選人的支持率趨勢。為了與七月份的數據進行比較,採用的是菱傳媒、台灣民意基金會、美麗島電子報,以及TVBS四間機構的民調。

將3位參選人的支持率平均之後,八月份的支持率為:賴清德41.0%、柯文哲25.4%、侯友宜18.8%。七月份時這四間機構的支持率為:賴清德35.8%、柯文哲28.0%、侯友宜21.6%。與七月份的平均值相比,可以觀察到賴清德在八月份的支持率提升了5.2個百分點,柯文哲下降了2.8個百分點,而侯友宜也下降了2.6個百分點。

賴清德的平均支持率超過40%,或許將成為選戰的分水嶺。我個人最近模擬三位參選人的棄保效應,其結論是如果第一名的參選人的支持率超過38%(考慮到原始計算為35%,加上3%誤差區間)的話,就不會受到棄保的影響,而能跨越當選的門檻。此外,賴清德對於第二名的領先幅度從七月的7.7個百分點擴大到八月的15.6個百分點。如果賴清德能維持這個領先幅度的話,就算發生棄保也無法改變選舉格局。當然這個「如果」只是一個假設,距離投票日仍有四個月,不宜在此輕易斷言。

選情變化的原因

對於民調變化的原因,已經有許多台灣的專家加以分析,例如賴清德訪美、中國對此的軍事威懾行動,以及台灣芒果被禁止輸中等事件,都對賴清德產生加分的效果。當選舉議題圍繞著台美、兩岸的時候,對賴清德較為有利。

柯文哲支持率的下滑,主要可能與他的失言,以及涉及性別議題的事件有關。數據顯示支持柯文哲的男女比率失衡,民眾黨主辦的空服員制服跳舞表演等也引發了爭議。

而侯友宜的支持率在七月中終於止跌,並且有回升的跡象,但到了八月下旬又開始下跌。這可能與對賴清德有利的美中因素造成了對侯友宜不利的效應。

再者,侯友宜的困境始終是黨內整合的問題。八月適逢郭台銘的動作頻頻,藍白合的議題又一直只聞樓梯響,卻遲遲不見人下來,使得藍營的支持者逐漸感到不耐。不僅如此,中間選民也目睹了在野陣營的內紛不斷的情勢,這樣一連串的事件都導致了賴升侯降的趨勢。

郭台銘宣布參選

郭台銘的參選理由是為了下架民進黨,並主導整合「非綠力量」。他在參選聲明中提到:「遺憾的是,過去三個多月來,在野力量仍然各有計算,整合工作完全沒有進展」。對侯友宜和國民黨中央而言,這是非常刺耳的說法。由於郭台銘一直打亂國民黨的節奏,以及拉攏國民黨的地方人士來謀求自己出線的機會,不可諱言這些動作都對侯友宜的民調造成衝擊。

然而,郭台銘自己的民調並未見起色,根據最近公布的美麗島八月國政民調,若在四腳督局面,賴清德支持率為40.1%、柯文哲16.6%、侯友宜15.6%、郭台銘以12.0%殿後。連「北京的消息人士」也認為「郭台銘若『獨立參選』不但沒有任何當選的機會,反而實際上等同保送賴清德上台」(香港媒體的報導)。

接下來的焦點則是非民進黨陣營能否達成選舉合作。因為郭台銘將展開連署,這個議題恐怕會持續到十一月登記的最後時刻。在這樣的選舉格局中,非綠陣營的矛盾顯然較大。如果三個參選人之間的競爭激化,將不利於最後的整合。但若是三個參選人彼此行禮如儀,則不易突顯參選人的特色及賣點,反而讓賴清德能按照既定節奏,展現自己風格的選戰。

造成這個格局的原因除了郭台銘以外,部分深藍人士的集體焦慮感也起到了一定的影響。當自己的黨提名人選支持率不如預期就開始沉不住氣,如此心態要打贏選戰並不容易。台灣選舉的鐵律是:更有耐心的一方將最終勝出。

誰代表主流民意

「下架民進黨」是否代表主流民意仍在拉鋸中,結果取決於各陣營的價值觀和論述能力。大家都明白,要打贏總統大選需要爭取中間選民的支持。而占多數的中間選民特質是什麼?他們並非沒有立場。他們對於台灣抱持著深厚的情感,希望在中華民國的框架之下,繼續維持自由民主的現狀。他們在期待經濟繁榮、和平的同時,也拒絕一國兩制的統一方案,不希望屈從於中國共產黨。他們或許時而投給民進黨,時而選擇國民黨,也有可能考慮給民眾黨或無黨籍機會。

基於這些主流價值,能夠提出更多元、深入,以及兼容並蓄政見的一方,往往能獲得多數人的支持。未來四個月的時間裡,台灣選民所展現的民主實踐,將會持續受到海外媒體及學者的關注。

(作者為東京外國語大學名譽教授)

賴清德 郭台銘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