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縱論/未來能源政策的較佳選項

聯合報 (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
政府相關單位一再解釋台灣沒有缺電,是電網韌性不足需要加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侯友宜發表能源政策,主張以核代煤、燃氣不過半、穩健發展綠能,達到二○三○煤低於十五%,二○五○淨零的目標,以根本解決台灣面臨的缺電、電價上漲、排碳及能源安全的困局。蔡政府則回應上述問題並不存在,並強調電力供應無虞,同時稱核廢料無法處理無法發展核能。本文除根據最新資料釐清,並以二○三○年的能源配比,比較侯及蔡政府規畫案優劣。

首先談缺電。過去七年全台大停電四次,說不缺電很難服眾。供電無虞的指標是電力系統的備轉容量率大於或等於十%,根據政府今年六月公布的「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今明兩年夜間備用容量率分別為四點五%及五點二%,處於供電警戒的橘燈,怎可說是「供電無虞」?

以上估計仍過度樂觀。以大潭九號機與大潭新七號機為例,因按計畫明年商轉於是計入供電,但其氣源第三接收站需在二五年六月後才完工,即使有廠也無氣可用,怎能計入?且過去七年再生能源每年計畫增設量從未如期達標,若假設今年至二七年每年增設太陽光電及風電目標同一七至二二年實際執行率,並將大潭九號機及新七號機組扣掉,明年日間備轉容量率將為一點二%,夜間則為負數,必然限電,除非經濟負成長。

二○二五年之後由於協和四接及台中五接環評至今未過,且台電採購民營發電有進度落後與尚未招標問題,影響二五至二七年新增供電,台灣將有長期缺電之虞。政府對策是加強電力調度,如縮短機組歲修時間,但趕工不免造成人為失誤,並因維修不到位而故障。因此造成的停電,也因缺電而起。

比較二○三○年能源配比,由碳排量來看,侯的配比因為多了無碳且可提供基載的核能選項,容許以核代煤及燃氣,其排碳能源占比為五十九%,低於國發會的七十%;且侯的每度電的排碳量為○點二九公斤,低於國發會的○點三六公斤。

系統穩定度方面,侯規畫核能占比十二%係透過核一、二、三廠的延役及核四(一號機)重啟來達成。這比國發會可提供更多的基載電力,基載加上中載(燃氣)的電力達七十三%,亦高於國發會(七十%),利於系統穩定,且單就三座核能機組延役就能將二六至三○年備轉容量率提高到十四%以上,真正做到供電無虞。

至於核廢料處理問題,四十年內可採用乾式儲存,這是卅二個擁核國家的通用辦法;最終選址方面,國際成功案例包括芬蘭、瑞典、法國、瑞士等,有可以解決問題的技術可引進,台灣可用無人島或境外合作找尋最終存放場址。

在目前擁核國家只有德國和我國採取非核政策的情形下,蔡政府卻仍堅持說非核是世界主流,顯見受民進黨「非核家園」黨綱框限;侯友宜所提兼顧排碳及能源供應的政策,應是國家未來能源政策的較佳選項。

(作者為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

核能 停電 核廢料 缺電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