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新時代的語言政策

聯合報 廖咸浩/台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外文系特聘教授(台北市)

當我們可以預見,AI的翻譯軟體及裝置能夠處理大部分的知識學習及人際溝通時,語言政策(以及整體的教育政策)勢必要盡早進行因應的調整,否則就會像是二○三○雙語政策一樣:時代錯亂。

未來只有兩種人:被AI使用的人及使用AI的人。前者只會套路、沒有創意而只能在AI的指令下工作,最終必被AI取代;後者則能夠對AI提出有創意的提示(prompt),從而產生有創意的產品。因此未來教育的目的當然是要訓練學子們如何創意的使用AI。如此,則教育的核心便會是創意的培養。

在這種情形下,外語教育應如何定位?首先,在AI主導的未來,資訊的傳遞主要會透過翻譯,不會有秘密(除了商業和國安機密),也不會有時差,因此普遍性及強制性的外語學習遂不再有必要。未來外語將是專家才必備的知識。未來外語學習除了各行最項尖的專業需求及個人興趣之外,在外國文學、語言學、語言教學、哲學、高階涉外、國安等少數領域,外語仍會有絕對的必要。

但要有高階的專家,就必須要有廣大的基底,因此外語學習在國中(最適合開始學外語的年齡)仍須是「必選」,而且不應拘泥於英語(翻譯軟體會使英語壟斷知識生產的情況弱化)。而高中開始便只是以興趣為出發點的選修。如此既會有寬廣的人才基底,也會有動機強烈的各領域外語專才。

故在高教仍應培養各種階段的外語教學人才,而文學、語言學及哲學等領域,不論是研究、教學或翻譯,都因與語言風格、細膩思維及情感表達有關,也需繼續嫻熟外語。這些領域不但不會被AI取代,甚至因為都與AI的發展及使用息息相關,而更會受到重視,特別是就如何能產生創意而言。

創意來自三種能力:吸收新知的能力、批判思考的能力、想像創造的能力。有足夠的知識才能比較,能比較才能批判的看出現狀的缺憾,而有想像創造的能力才能找到新的可能性以補足缺憾、帶動進步。這三種能力的基礎,都是精熟的語言及文學藝術素養。

但在翻譯的時代一切都可以輕易翻譯成國家語言的情況下,必須精熟的語言當然是國家語言,因為不論是吸收新知、批判思考、想像創造及各種場合的表達,均有賴於此。不過,產生創意最關鍵的能力「想像創造力」,則還須透過文學及藝術的素養來培養,而且其中最重要也最日常的則是透過文學作品。然而,創意的產生若只依賴本國文學的刺激是遠遠不夠的,這時候外國文學的意義便出現了。以全世界的文學作品為閱讀範疇,才能極大化想像的範圍,帶來無限的想像空間。因此未來外語系的關鍵標的之一,便是轉型成為創意的種子訓練基地,培養AI無法替代的人才。

總之,AI新時代的語言政策(母語另文探討)必須以創意為依歸,一方面強化大眾的中文能力,一方面深化特定領域專才的外語能力,以回應時代的需求。

國家語言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