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英進CPTPP,港入RCEP,台續反服貿

聯合報 社論
中共中央外辦主任王毅(右七)13日於印尼雅加達出席東盟與中日韓(10+3)外長會...

中共外事辦主任王毅近日在東協外長會議表態,支持香港加入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六月對菲律賓生效後,十五個會員國已全部生效;去年申請加入的香港,可望成為首個新成員。另一頭,英國日昨在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紐西蘭會議正式成為第十二個會員國,會上也討論了大陸與台灣的入會案,並無結果。我外交部次長李淳稱,台灣完全符合加入CPTPP的標準,但存在「政治問題」。

儘管美中貿易對峙激烈,各國對於加入區域貿易協定,消除關稅壁壘、承諾開放服務業等作為依然積極。美國在前總統川普任內退出CPTPP,換成日本主導下,還有烏拉圭和烏克蘭等國在排隊申請。對台灣而言,加入CPTPP是政府重要目標,但若無法克服大陸因素,我國將一直被排除在區域貿易組織門外。

馬政府時代採取迂廻轉進的策略,在兩岸簽署ECFA後,促成《台星經濟夥伴協定》和《台紐經濟合作協定》。這是台灣和非邦交國僅有的自貿協定。美國雖強調挺台,但雙方迄今僅有《台美貿易倡議》,實則連傳統FTA的關稅減讓、商品准入都未涵蓋。我方對FTA深懷期待,美國卻冷冷對待。

兩岸ECFA只是個架構性協議,需要服貿、貨貿等協議進一步落實;但「反服貿」浪潮使協議中挫,其他協議更無從進行。當年民進黨把ECFA說成糖衣毒藥,宣稱要發動公投撤除ECFA;但蔡政府執政七年多,從未付諸行動,繼續享受ECFA的果實。如今大選將至,賴清德亟欲洗刷他「務實台獨工作者」的自封標籤,卻不肯降下反服貿大旗,企圖利用太陽花經驗為民進黨繼續執政保溫。

在柯文哲提出「重啟服貿談判」話題後,服貿再度受到熱議。民進黨隨即動員民間團體反對,營造「各業代表反服貿」的氛圍,並重提「引清兵入關」論調,企圖再燃反中氣氛。事實上,服貿協議文本及附件均未提及「設立資本額」,亦不涉及移民或永久居留權的問題;但民進黨和側翼不斷散播「大陸勞工來台會搶走台灣人工作機會」的論調,以誤導民眾。事實上,全民真正要正視的問題是:當區域自貿協定不斷走向全面免關稅的境地,台灣卻不得其門而入,我們的產業將面臨嚴重的競爭壓力。目前的影響或許還不明顯,但十年之後,衝擊就很可觀;尤其RCEP,台灣廠商要如何與韓日在東協競爭?

高科技電子業因為有《資訊科技協定》(ITA)的免關稅保障,不受衝擊:但其他較傳統的製造業,出口勢必受到關稅競爭的壓力。更吃緊的則是服務業,因規模太小走不出去,或薪資難以提升,或投資不足,競爭力薄弱。簡言之,蔡政府一味採取守勢,讓許多產業困在島內,或削弱了競爭力,或根本走不出去。服務業因為薪資偏低,缺工嚴重,蔡政府最近又想開放服務業引進移工外勞。如此一來,勢必形成惡性循環,更多移工搶走本勞的底層工作,服務業的低薪化愈難挽救,這些產業也將更陷於空洞化危機。

自由貿易的遊戲規則,就是要雙方平等互惠,沒有單方面受惠而不付出的可能。今年四月,大陸商務部宣布要就兩千多項商品對台進行「貿易壁壘」調查時,我方顯未做好應有準備;十月間一旦調查結束並採取行動,勢必有不少廠商將受到衝擊。這其實正是蔡政府的根本問題:無力爭取加入區域自貿組織,對既有兩岸經貿卻輕蔑粗暴以對。一個不肯誠實面對現實的政府,一方面閉關自守,一方面又自斷活路,台灣如何找得到真正的機會與出路?

服貿 民進黨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