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行政機關的怠惰,助長台灣淪為詐騙王國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虛擬貨幣、電子支付經常成為詐團洗錢工具,但NCC、數位部、金管會竟都稱無法可管,...

詐騙案是台灣一大民怨,政府宣稱組成打詐國家隊,投入鉅額公帑大內宣,但口號無法治國,更無法打敗快速演進的詐騙集團。行政部門不願正視問題根源,從前端解決,光靠後端執法抓詐團小弟,不僅凸顯政府打詐無能,再多的打詐口號也如詐團話術;而政府的怠惰,正是台灣淪為詐騙王國的最大助力。

去年七月,在國人遭詐團誘騙至柬埔寨凌虐事件爆發後,民怨沸騰,行政院前院長蘇貞昌宣布成立打詐國家隊,結果是愈打詐團愈強大、受騙民眾愈多。今年五月,閣揆陳建仁又宣布投入十三億反詐,還成立打詐辦公室。諷刺的是,行政院大陣仗推出打詐國家隊1.5,馬上就被第一線執法的檢察官痛批「根本是國家級詐騙」;檢察官更點名金管會、NCC和數位部,就是打詐國家隊淪為國家級詐騙的三大戰犯。

檢察官的不滿,除了因為近來爆量的詐騙案湧入,幾乎壓垮所有地檢署;更大的問題是,斬不斷的人頭帳戶、氾濫的的第三方支付虛擬帳號、異常巨量的漫遊門號,該負起管理、監管責任的行政部門,不是踢皮球,就是裝睡叫不醒。

人頭帳戶遭詐團使用並非始於今日,但國人個資的嚴重外洩,更助長人頭帳戶、冒名帳戶等問題。看看國內至少廿萬人曾因當人頭戶遭到移送法辦,但這些人仍可持續不斷在銀行開戶,提供犯罪集團使用;有的銀行已出現上萬個警示帳戶,被形容是詐團最愛,還有數家銀行出現行員勾結詐團,金管會至今卻仍避談如何對高風險名單及有問題的銀行加強監管。

個資遭外洩也讓詐團可冒名辦理電信門號作為驗證電支帳戶,申設電商假帳號的情況日益嚴重,但今年第一季就有近百萬個漫遊門號賣往中國大陸,檢方與學者都重話警示,希望NCC善盡管理之責,NCC卻只是說要去回收門號、停發門號,不願從制度管理上根本解決問題。當漫遊門號、黑莓卡早已是詐團利用的絕佳工具,第一關的行政管制放任不管,光要求後端的檢警抓人,有用嗎?

在國內日益蓬勃發展的第三方支付,也成為執法人員一大噩夢,原因就出在政府對業者既沒有任何資本額或開業限制,平台業者每天可產生數十萬個虛擬帳號、進行代收代付,資金可快速轉手的特性,自然成為詐騙集團最愛,儘管檢調早已多次查獲詐團自行開設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案件,最該負監管責任、提出解方的數位部,卻始終麻痺無感。

現行法律規定交易規模在廿億元以下由數位部管理,但數位大臣不是忙著出席國際宣傳活動,就是說數位部只負責發展,不負責監理,無視《數位發展部組織法》明定職掌為「數位經濟相關產業之指導及監督」;當部長對法定業務毫無自覺,也難怪詐團猖狂無懼,民眾只能成為數位發展卻毫無管制下的犧牲品。

面對檢方疾呼應對第三方支付採特許制,對高風險帳戶的開戶應有所限制,數位部與金管會的回應,卻都只有官僚式的持續輔導與督導。行政部門持續裝睡,詐團更加樂不可支,小老百姓只能自求多福。

波波漫畫

全民飽受詐團橫行之苦,多少人不敢接陌生電話,多少少年不務正業寧當車手,多少受害者畢生積蓄化為烏有,甚至慘遭凌虐或賠上性命。打詐不會只是檢警調追緝犯罪的責任,當犯罪集團可用低微成本獲取龐大利益,而相關行政機關總是怠惰放任詐團運用新科技精進詐術時,蔡政府投入再多經費、增加再多執法人力、喊出再響亮的打詐口號,終究是「國家級詐騙」。

詐騙集團 門號 檢察官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