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一遇到數位和打詐,民進黨就變成黔驢

聯合報 社論
中華民國歷來的身分證都是紙本卡。內政部二○二○年宣布全面換發數位身分證政策將於二...

蔡政府最近有兩件事,深受外界批評,也暴露民進黨的執政失能問題。其一,是賴清德在行政院長任內宣布二○二○年要換發的「數位身分證」,不僅無疾而終,甚至已為此投入十億元資金面臨廠商求償的窘境,將由全民埋單。其二,行政院提出「新世代打詐行動綱領」口號洋洋灑灑喊好喊滿,卻是蘇貞昌「打詐國家隊」的狗尾續貂;除了再撒十三億元預算,看不出政府有什麼本事或決心。

第一個案子,美麗的政策倏忽化為泡影,愧對百姓,還要賠款。第二個案子,則是民進黨對台灣橫行的各種詐騙案輕忽以對,養癰貽患的結果是積重難返,只好再砸一次錢用大內宣來安撫人心。事實上,即使尋常百姓也能看出政府其實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也安不了人民心。

值得注意的是,「數位身分證」一案,是賴清德在閣揆任內打著「智慧化政府」的旗號推動,當時雄心壯志不可一世。誰料,三年一無所成,最後在蘇貞昌手上斷然喊卡,草率畫下句點,直接承認蔡政府承擔不起「智慧化」的冠冕。至於「新世代打詐行動綱領」,則是去年柬埔寨人口販賣事件沸沸揚揚之後,閣揆蘇貞昌迫於形勢在七月宣布成立了「打詐國家隊」。但時隔不及一年,打詐國家隊拿不出任何成績,倒是國內的詐騙活動已更升級轉型為假冒名人的股市投資及不動產融資的新型詐騙,受害金額也升級。新閣揆陳建仁只好改寫「打詐行動綱領」為一・五版,加碼十三億元,提出一連串可笑的口號卻無濟於事。

這兩個事件看似無關,其實都指向同一事實:蔡政府政策執行力的荏弱。在一般民眾眼中,對政府施政不力、又一再白花錢讓全民埋單,必然感到難以原諒。事實上,十億、十三億的花費,比起蔡政府動輒撒錢千百億的揮霍手筆,還只是小巫。更深一層看,這兩案更大的要害,其實是政府公權力面對公共事務的束手,只能一再虛應故事,瞎忙而一無所得。這樣的社會,如何可能進步?

不僅如此,這兩個事件也集中反映了蔡政府對新興社會議題的無知與荒疏。尤其,民進黨把「數位化」、「智慧化」、「超前部署」掛在嘴邊,但除了養出偌大的網軍側翼為政策護航,面對要服務人民的時候,政府卻一籌莫展。推動「數位身分證」時,賴清德自詡是「智慧化政府」;但蔡政府最後卻連防止「個資外洩」都做不到,只好黯然放棄。再看,蔡政府成立了「數位發展部」,聲稱要帶領台灣走向數位時代;然而,政府和民間部門個資被集體外洩及盜賣的事件,卻越演越烈。如此失能的政府,如何服務人民?

台灣詐騙集團之所以橫行無阻,日新月異地多面向擴展,正是看準政府的失能與虛偽。最可笑的是,陳建仁內閣的打詐行動所花費的十三億元中,有一大筆錢是用於發送「一億四千萬則防詐簡訊」,及購買網路防詐廣告。亦即,每個國民平均將收到政府六則防詐簡訊。試想,陳揆的打詐行動不是從源頭擒賊,而是用「擾民」手段來提醒人民不要上當,這樣,能擊中詐騙集團的要害才怪!

不過短短數年前,蔡政府以「保障人權」為由和中國大陸爭搶台籍詐欺犯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而今,台灣的詐騙犯罪已遍布全球,犯案手法惡化至擄人、賣器官,大膽地利用政府施政名義詐財,甚至直接吸收基層派出所所長、銀行行員為其所用。一個自詡「超前部署」的政府,最後卻發現自己只剩「大內宣」一招,不是黔驢是什麼?

詐騙集團 數位身分證 蘇貞昌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