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加速打造水上經濟走廊

聯合報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港口興,外貿旺。2023年大灣區(廣東)國際航運大會日前在廣州舉行,粵港澳多個航運領域合作達成共識,大灣區港口群建設按下「加速鍵」,建成水灣區的水上客運航線,打造大灣區的水上經濟走廊。

中新社報導,本次大會的內容涵蓋推動建設大灣區航運物流公共服務網絡、大灣區高水平國際航運服務中心等,與此同時,來自粵港澳的與會代表及專家學者為提升大灣區在國際航運領域的競爭力提供智慧和方案。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濱江臨海,河網密佈,港口資源豐富,形成了以香港港、廣州港、深圳港為核心,以東莞、佛山、珠海等周邊港口為支撐的發展格局,出海航道形成「水上經濟走廊」。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全球貨運量最大的灣區港口群。   

粵港澳大灣區市場化程度高,通過多年的發展,大灣區港口發展差異化特徵明顯。香港現代航運服務業發達,是世界著名的國際航運中心。廣州港是國家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樞紐,也是最大的內貿集裝箱樞紐港。深圳港集裝箱以外貿運輸為主,是沿海主要港口。

粵港澳大灣區港口各具特色,加強香港、廣州、深圳等大灣區港口的協同和融合,建設世界一流的港口群已成共識。   

香港特區政府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稱,香港特區政府出台多項措施推動本地航運業發展,船舶租賃稅務寬減措施,並積極與國際航運業合作,吸引更多高增值海運業機構到港落戶,落實海事服務人才培訓項目,此舉惠及整個大灣區。   

華光海運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長趙式慶表示,深圳港、廣州港、香港港這三大港集裝箱吞吐量居世界十大港口之列,與此同時,大灣區還擁有世界級的製造業企業和科技創新能力,為節能降碳提供科技支撐。

作為長盛不衰的大港,廣州港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提供重要的支撐。廣州市港務局局長孫秀清表示,1月至4月,廣州港完成貨物吞吐量2.14億噸,完成集裝箱吞吐量783萬標箱,同比均實現正增長。如今,新航線愈織愈密,截至目前,廣州港集裝箱航線已達263條,其中外貿航線157條。

孫秀清表示,目前粵港澳大灣區港口間的合作不斷深化,「灣區一港通」等運營模式,把大灣區港口聯動起來。與此同時,廣州、深圳、珠海、香港等港口間開通了水上客運航線」。

香港 深圳 航線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