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科學家發現翼龍新種 命名為「友好美麗飛龍」

聯合報 大陸中心/即時報導

據中新網報導,中國大陸與巴西古生物學家最新通過對中國熱河生物群翼龍化石開展合作研究,建立了1.2億年前白堊紀時期朝陽翼龍科的一個新屬種,並將其命名為「友好美麗飛龍」,以紀念中巴科學家在翼龍等古生物研究領域持續20年的友好合作。

這項翼龍研究的成果論文,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古脊椎所)研究員汪筱林團隊聯合巴西國家博物館/巴西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教授凱爾納(Alexander Kellner)團隊共同完成,近日在Springer Nature旗下學術期刊《科學報告》發表。

論文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訊作者汪筱林表示,朝陽翼龍科的成員目前主要發現於中國遼西熱河生物群,這一類群的翼龍通常體型中等,沒有牙齒,具有高高的頭冠,鼻眶前孔巨大。第一個朝陽翼龍科成員為2003年研究發現的張氏朝陽翼龍,但其最初被認為是夜翼龍類,直到對第二個成員即朝陽神州翼龍研究之後,古生物學家依據這兩個屬種建立新的翼龍分類單元—朝陽翼龍科,後來發現的無齒吉大翼龍、遼西始神龍翼龍,以及最近研究報導的三亞「神州翼龍」都被歸入朝陽翼龍科。

報導稱,本次研究發現的「友好美麗飛龍」化石包括一件保存完整的精美翼龍骨架和一件不完整的翼龍頭骨化石,前者為模式標本,也是熱河生物群迄今所知保存最為精美的翼龍化石之一,其翼展超過2公尺,該化石還保存有完整的鐙骨,這也是在翼龍中的第二次發現。

基於這件保存精美的友好美麗飛龍化石標本,研究團隊對朝陽翼龍科的形態學開展深入研究和對比,將三亞「神州翼龍」歸入美麗飛龍屬,修正為「三亞美麗飛龍」。

論文作者之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副研究員蔣順興指出,目前,除了中國之外,朝陽翼龍科的成員僅在巴西有少量化石記錄,在摩洛哥也可能有其成員,但兩者化石材料很不完整。

汪筱林表示,20年前他和研究團隊就認為熱河生物群九佛堂組的翼龍組合和巴西克拉圖組的翼龍組合具有相似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兩類就是古神翼龍類和古魔翼龍類,當年就提出中國遼西是白堊紀若干翼龍類群起源中心的觀點。其後,研究團隊又發現九佛堂組的鬼龍和巴西的玩具翼龍非常相似。隨著友好美麗飛龍等朝陽翼龍科的新發現和深入研究,更進一步證明和支持了這一觀點。

汪筱林稱,這次友好美麗飛龍的合作研究,匯聚了來自中巴兩國10個科研院所的14位研究者,是中巴科學家持續20年友好合作的重要見證。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研究員汪筱林(左)、副研究員蔣順興展示「友好美麗飛龍」化石模式...
「友好美麗飛龍」藝術復原圖。(圖/取自中國科學報)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團隊與巴西科研同行團隊自2003年開始合作,已在《自然》《科學》等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上發表20多篇學術論文,研究命名17種翼龍和恐龍。中巴團隊還進行了野外聯合考察和發掘,涉及中國遼寧、內蒙古、山東、新疆等化石產地和巴西東北阿拉里皮盆地,甚至遠赴南極進行考察等,未來將進一步加強合作。

化石 巴西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