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年如一日!89歲院士葛昌純 大雪天騎三輪車去實驗室

世界日報 中國新聞組╱北京14日電

北京降雪後,在北京科技大學的校園內,有網友拍到感人一幕,只見茫茫白雪中,一名老人吃力地蹬著三輪車緩緩地前進;這名老人是89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葛昌純,這天早晨,他正騎車前往實驗室,而騎著三輪車去實驗室,是葛老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

人民日報報導,葛昌純是著名核材料、粉末冶金以及先進陶瓷專家,也是「核工業功勳」人物,曾為「兩彈一星」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高齡89歲的他,至今依然活躍在核材料等新能源材料研究領域,被同行稱為科技界的「拚命三郎」。

報導指出,葛昌純1985年進入北京科技大學研究和教學,晉升為教授、博士生導師;1990年在北科大創辦中國第一個特種陶瓷粉末冶金研究室,開拓了中國的粉末冶金和先進陶瓷事業;2001年,被評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20年,被授予「核工業功勳獎章」和「核工業功勳人物」榮譽證書。

很多網友被葛老的風範打動,還有網友提醒:「葛爺爺,雪天騎車注意安全。」

九派新聞報導,北京科技大學說,葛教授平時為人低調,在科研方面始終堅持不懈,他的這種堅持是常態,這次是偶然被拍下。

報導說,1950年代,為打破西方大國核壟斷,中國開始研發核武器。鈾-235是核工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制造原子彈、氫彈需要90%以上濃度的鈾-235,分離膜是以氣體擴散法濃縮鈾-235的核心元件。制造分離膜這項尖端技術過去只掌握在蘇聯、美國、英國手中。1960年,年僅26歲的葛昌純臨危受命,成為研制乙種分離膜任務的負責人。

葛昌純。(取材自人民日報)
漫天風雪中,89歲高齡的葛昌純院士騎著三輪車前往實驗室,這一幕令不少網友動容。(...

為看懂發達國家的專利文獻,他自學日文、德文、法文,經常一手拿著字典,一邊看著資料,夜以繼日地奮戰,1964年,中國第一種分離膜——乙種分離膜終研制成功,這對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研製成功起到關鍵作用,也讓葛昌純深深認識到核心技術必須靠自主創新。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