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在愛國主義與動作片之間 「芭比」在中國票房亮眼、觀眾掀「芭比」熱

世界日報 中國新聞組/北京8日電

好萊塢電影「芭比」(Barbie)7月21日在中國上映,據票務網「貓眼」計算,至7月30日票房已超過1.35億元(人民幣,下同),在中國滿滿愛國主義與男性主導的動作片裡相當顯眼。

「芭比」在中國上映意外成了票房黑馬。(歐新社)

紐約時報報導,儘管中國電影觀眾對美國電影的興趣和政府對美國電影的認可正在下降,加上「芭比」上映的場次有限,竟成了票房黑馬,並在社群媒體上引起廣泛討論,甚至一度登上微博熱搜榜榜首。恰恰是因為這部影片在中國電影風貌中有著不尋常的性質。

該片在電影評分網站豆瓣上的評分為8.3,高於目前正在上映的任何一部真人電影。影院競相增加放映場次,第一周的放映場次幾乎翻了兩番。 影迷們紛紛曬出身著粉紅色服裝的照片,或者炫耀閃亮的紀念票。

北京大學生米婭·譚(譯音)和兩個朋友一起去看了「芭比」,她穿著一身盛裝,包括桃紅色的裙子和粉紅色的上衣。「我自己個人覺得這樣的電影非常好,」米婭·譚說。「就是直白的台詞和誇張的劇情把客觀現實直接告訴觀眾,說真的,我覺得這樣才能讓女性明白自己在什麼樣的環境中或者困境中,以及讓男性明白,他們作為男的已經吃了太多紅利了。」

報導說,與此同時,公眾對女性權利的意識也在不斷增強,雖然近年來中國的許多賣座電影都是夸夸其談的戰爭片或動作片,但一些由女性導演、以複雜的家庭關係為主題的電影也吸引大量觀眾。

甚至一些中國官方媒體也對電影的主題謹慎讚揚。一家媒體說,「芭比」「鼓勵人們思考女性的地位和形象」。

網上對「芭比」的一些熱度最高和最尖銳的評論來自女性,她們說芭比做得還不夠,這表明中國女性的期望已經發生了變化。

27歲的深圳科技行業人士維姬·陳(音)說,她認為中國關於女權主義的主流對話仍處於早期階段,她在一次採訪中說,這部電影對父權制的批判說到底是溫和的,這可能就是這部電影在中國獲得如此廣泛認可的原因。

「芭比」的中文字幕將「feminism」翻譯成「女性主義」,而不是「女權主義」。雖然二者都是「feminism」的常見譯法,但後者被認為更具政治色彩。

民眾也掀起「芭比」熱。(取材自微博)

來自江蘇的大學生王鵬飛(音)也指出了這一區別。他非常喜歡「芭比」,想帶母親去看,覺得她會欣賞影片關於強加給女性的雙重標準的那段話。但王鵬飛也說,他喜歡這部電影,因為它沒有像其他一些電影那樣走得太遠。「咱們中國的女性真正需要獨立起來,」他說,「不是靠這種電影的噱頭。」

電影 女權 芭比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