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有廣寒宮?大陸科學家在月壤中首次發現玻璃纖維

聯合報 記者謝守真/即時報導
大陸嫦娥五號任務帶回地球的樣本發現月球有玻璃纖維。(取自大陸中科院物理所網站)

不只地球有玻璃,現在月球也發現蹤影!大陸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透過嫦娥五號月壤樣品展開研究,發現多種類型、不同起源的月球玻璃物質,這也是嫦娥五號月壤中首次發現玻璃纖維。

即使月球看似荒涼貧瘠,實際上仍存在不少由火山噴發、地質運動、隕石撞擊等自然活動所產生的豐富玻璃物質。研究指出,許多月球上的玻璃可以穩定存在超過億萬年。大陸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白海洋表示,嫦娥五號月壤樣品為揭示月球起源與演化、認識月球表面和空間環境、促進月球資源利用等提供了大好機會。

研究人員綜合分析嫦娥五號月壤樣品中玻璃物質的形態、成分、微觀結構和形成的機制發現,月球表面存在著固、液、氣多種轉變路徑的玻璃起源。月球表面頻繁遭受大、小隕石撞擊導致的礦物熔化和快速冷卻,產生了各種形態的玻璃物質(包括球狀、橢球狀、啞鈴狀等玻璃珠)。

值得關注的是,大陸研究人員在嫦娥五號月壤中首次發現了天然玻璃纖維。這些具有超高長徑比的玻璃纖維來源於撞擊過程中黏稠液體的熱塑成型。和低長徑比的玻璃珠相比,形成這些玻璃纖維的液體黏度要更高,意味著對應的撞擊溫度和撞擊速率更低,這反映了月球表面較為溫和的微撞擊事件。

月壤具有良好的玻璃形成能力和優異的加工成型特性,使在月球表面就地取材利用月壤加工...
嫦娥五號月壤中球狀、橢球狀、水滴狀等旋轉特徵的玻璃珠。(取自大陸中科院物理所網站...
嫦娥五號月壤中不同長徑的玻璃纖維。(取自大陸中科院物理所網站)

中科院物理所博士趙睿認為,由於相關凝固玻璃的形態取決於撞擊溫度主導的玻璃形成液體的黏度,由此可反推出隕石的撞擊強度,對理解月壤的形成與演化具有重要意義。

嫦娥五號 中科院 太空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