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大豆可以這樣入菜 花蓮壽豐鄉親分享食譜

聯合報 記者王思慧/花蓮即時報導

花蓮縣壽豐鄉種植雜糧面積逾100公頃,主要是大豆、黑豆及蕎麥,近年農糧署東區分署輔導協助農民,陸續開發許多特色加工品,包括天貝、千張(黃豆紙)及豆漿等,邀請在地鄉親化身為「煮夫」、「煮婦」,公開自家的豆食堂,製作各式創意料理,推廣台灣優質農產品。

農業部農糧署為避免國內過度依賴進口雜糧作物與加工品,節能減碳,2016年起推動大糧倉計畫,協助返鄉青農栽種雜糧作物,輔導後續加工成優質的農產品。

農糧署指導大豆產業策略聯盟成員「花蓮好生活農業勞動合作社」,與縣內新住民學習中心、壽豐鄉樂齡學習中心合作,在當地舉辦料理工作坊,邀請約40位鄉親交流料理,經過1個月,今天分享10道國產大豆食譜,推廣國產大豆特色加工品。

當地青年楊雯安說,這次利用天貝鬆取代蝦鬆做成沙拉,口感清爽;越南新住民張秋艶以千張作為春捲皮,將青菜、蝦子及芋頭等食材包覆其中,製作「千張版」的越南春捲。

張秋艶說,定居花蓮已15年,選擇在地以豆類製成的千張製作春捲,千張小片且不易破裂,更好包覆食材,且味道也不錯,推薦大家包春捲可改用千張。

本身是高雄人的雜糧青農林祐賞表示,加入花蓮好生活團隊邁入第5年,喜歡自然環境的他,因想從事有機農業,卻沒有相關背景與技術,甚至連作物長什麼樣都不知道,在政府推動小地主大佃農計畫下,租了一定面積的農地,從零開始與合作社學習栽種手法。

他認為,栽種過程雖然辛苦卻很值得,初期雜糧作物需要大面積,農具設備也都是貸款,儘管初期有獲利也是拿去繳貸款,不過生活還算過得去,現在也跟農會與政府政策配合,未來想試種高粱。

當地青年楊雯安利用天貝鬆取代蝦鬆做成沙拉,口感清爽。記者王思慧/攝影
花蓮壽豐鄉豐田社區今天舉辦「小餐桌大糧倉-我家的豆食堂」推廣國產雜糧大豆特色加工...
越南新住民張秋艶以千張作為春捲皮,將青菜、蝦子及芋頭等食材包覆其中,製作「千張版...

農糧署東區分署表示,各項國產雜糧推進家庭餐桌,可健全台灣的農業生態、增進飲食健康,期望民眾支持國產農品。

花蓮 農糧署 食材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