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香蕉絲發展工藝 噶瑪蘭族發展協會獲總統文化獎

聯合報 記者王思慧/花蓮即時報導
84歲嚴玉英與家人利用拼布、植物染融合香蕉絲織布,創新商品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

今天第12屆總統文化獎得主公布,在地希望獎由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獲得,協會很高興傳承香蕉絲技藝被肯定。當年為促進香蕉絲文化產業發展,理事長潘朝成於2003年成立協會,2年後成立新社香蕉絲工坊,提供空間研究與製作香蕉絲,傳承傳統技藝。

花蓮縣豐濱鄉新社村是噶瑪蘭族文化工藝重要保存基地,Lala Ban新社香蕉絲工坊目前有7名藝師,84歲族人嚴玉英22年前自學香蕉絲編織技藝,從砍割香蕉樹、曝曬、分線到織布,一手包辦,因曾獲傳統工藝人間國寶殊榮,被大家尊稱為「人間國寶」。

嚴玉英62歲開始跟著當時的耆老學習香蕉絲編織工藝,不但擁有4項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專用權,5項台灣優良工藝品等證書,是推廣香蕉絲織布工藝的重要推手,2021年更榮獲文化部認定為重要傳統工藝「噶瑪蘭族ni tenunan tu benina香蕉絲織布工藝」保存者。

在16族原住民族中,只有噶瑪蘭族有香蕉絲編織絕技,也是文化重要表徵,但部落現在只有200多人,年輕人大多外流,要傳承技藝不易。因此,新社香蕉絲工坊結合部落大學,招收學員除了噶瑪蘭族外,有阿美族、泰雅族、新住民等,也不分男女老幼,只要願意都歡迎學習。

花蓮豐濱鄉新社部落的「新社香蕉絲工坊」,是噶瑪蘭族香蕉絲技藝的重要基地。本報資料...
嚴玉英致力於香蕉絲工藝傳承,盼更多人學習傳統技藝。本報資料照
香蕉絲經過不同的程序工法,才能成為織布原料,經由植物染可做不同顏色變化。本報資料...

嚴玉英說,香蕉絲布塊得來不易,從材料取得到完成織作相當耗時耗人力,推出每項產品前的設計、打板、打樣,都要做到最好。香蕉絲原色是褐黃色,經由植物染可做不同顏色變化,像是藍染、福木黃、檳榔紅等;接著逐漸拓展不同消費者的需求,結合染色和拼布,小至可愛的吊飾,大至肩包、服飾,融入現代人的使用習慣,盼香蕉絲織品走出噶瑪蘭族,被更多人看見。

香蕉 噶瑪蘭 原住民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