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牡丹高士部落推家庭農園農林混作 未來拓展原鄉

聯合報 記者劉星君/屏東即時報導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推動「家庭農園」,以屏東縣牡丹鄉高士社區作為示範點,與社區協會、文健站、部落青年會與林試所恆春研究中心與屏科大合作,歷時1年半,21戶家庭農園調查332種植物,呈現部落多層次農林混作,並釐清外界好奇高士佛有關植物18種,未來將此概念拓展到屏東原鄉部落,調查成果即日起到11月19日在屏東林業服務小棧展出。

林業署屏東分署長楊瑞芬說,「家庭農園(HomeGardens)」源自美國1970年代,家庭農園有韌性社區部落概念,可自給自足,生物多樣性,傳統應用智慧發展韌性社區,也能兼顧保種。

計畫團隊在高士部落21戶家庭農園調查332植物,呈現部落特有多層次農林混作系統,經屏科大團隊調查,釐清外界好奇高士佛命名、或與高士佛有關的植物共18種。部落耆老及青年合作,挖掘在地25種重要民族植物,採集與影像記錄將傳統知識保存,也產出具在地特色的伴手禮,包含高士佛植物泡茶杯,與融入月桃精油、食茱萸與野薑花天然純露的蜂蠟蠟燭,部落活化民族植物知識,成為里山倡議韌性社區示範點,未來推展到屏東其他原鄉。

屏科大森林系教授陳美惠說,計畫調查發現,高士部落家庭農園栽種植物332種,分為穀類、香料、裝飾香花、藥用、水果等12項作物類型。農田裡種的樹118種、蔬菜67種、裝飾香花63種,顯現部落農業是混合種植系統,家庭農園蘊藏特殊植物品種與具文化內涵民族植物。

明年是牡丹社事件150年,高士佛指的是牡丹鄉的高士佛社,1874年牡丹社事件聞名。高士部落座落恆春半島,其地處東南、西南氣候區界的中央位置,有利於植物散播及遷移,在此南北交匯及東西交流,被植物地理學者認為具特殊意義的植物地理區。

屏科大森林系老師助理教授楊智凱說,日治時間的植物研究者佐佐木舜一、相馬禎三郎與早田文藏,更在當時記錄超過10種以上的植物皆以高士佛(kuskus)為名,爬梳相關資料,整理18種以高士佛(kuskus)為名或與高士佛有關的植物,例如高士佛澤蘭、高士佛紫金牛、高士佛樫木、高士佛赤楠等。

高士社區督導張美惠說,高士部落孩子們,國小畢業後要再回到部落等到大學畢業或40多歲,長期分離生活,文化易消失,這次民族植物調查,展現家庭農園重要性,也讓長輩與青年,透過影像紀錄。部落民族植物復育,讓部落過去自耕自食的生活模式,與傳統作物與民族植物智慧,搭配景觀設計管理,帶動部落10戶以上打造家庭農園,建立耕食生活示範點,讓傳統知識被種回來,得以傳承。

林業署屏東分署推動「家庭農園」,以屏東縣牡丹鄉高士社區作為示範點,與社區協會、文...
探尋植物寶庫,高士部落家庭農園及高士佛命名植物成果展,即起到11月19日在屏東林...
林業署屏東分署推動「家庭農園」,以屏東縣牡丹鄉高士社區作為示範點,與社區協會、文...
產出具在地特色伴手禮,包含高士佛植物泡茶杯,與融入月桃精油、食茱萸與野薑花天然純...

屏東縣 屏科大 青年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