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近半世紀…竹籠茨傳統工法 八旬老師傅重現

聯合報 記者李文德/台南報導
85歲竹藝師李天生闊別近50年再次打造「竹籠茨」,他說,一步一步慢慢來,才能讓竹...

傳統建築工法竹籠茨以竹管為骨架、茅草作為屋頂,不過隨著時間演變,現今多用鋼筋混凝土取代此工法,然而台南左鎮區台20線旁的1處遮陽棚內,85歲的竹藝師李天生闊別近半世紀,受委託建造10坪大的竹籠茨,預計4月交屋。他說,純手工耗時,但能讓更多人重視此項工藝,愈做愈有活力。

李天生說,12歲接觸竹籠茨工法,當時因山區居民建屋時,都會互相幫助一起搭建竹屋,並沒有向誰「拜師學藝」,每名鄰居都是老師,也在此階段對竹編藝術品產生濃厚興趣,邊看鄰居們的竹籠邊編織,久了之後技術純熟。

隨著時代演進,竹籠茨漸漸被鋼筋水泥取代,也愈來愈少人有建竹屋的需求。李天生說,過去也投身成為泥水師傅、從事建築業,不過近年來大眾對於竹編、竹籠茨這些傳統工藝漸漸重視,才有更多相關委託之作。

近期闊別近50年受託製造竹籠茨,李天生說,是林姓藝術師委託建造,希望打造10坪大的竹籠茨,他直言,久未製造,所以剛起步時會比較慢,不過逐漸上手後,過往建造的回憶就湧入腦海;李天生邊做邊說,做竹籠茨與現在建築最不一樣的是「一步一步要穩扎穩打」,強調慢工出細活,例如將竹筒穿洞、茅草成堆一綑一綑綁緊作為屋頂,甚至榫接都相當費時,不過做出來的房屋相當穩固。

建築 鄰居 藝術品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