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台北靈安社百年北管頒無形資產 小學徒不喊累:神明會保佑

聯合報 記者邱書昱/台北即時報導

153年歷史的台北靈安社,今年以傳統北管保存者獲得無形文化資產肯定,北市文化局長蔡詩萍今天頒贈「藝以人揚」匾額給予社方,感念傳承保留技藝,同時,靈安社現場也來上兩段「選段」,其中4位嬌小身形的「子弟」拿著大小抄、敲鼓,氣勢不輸身旁大人,下了台不喊苦,笑說神明都會保佑他們。在在顯見靈安社北管的傳承。

靈安社的神將陣頭在2011年登錄為民俗保存者、2022年多尊神將、神像指定為一般古物,今年則是以北市現存歷史最悠久北管子弟團體,獲得肯定。今天的授證典禮前,靈安社北管子弟團先來一段暖場吹奏,鑼鼓喧囂將現場帶入了神明遶境,接續上陣的是高難度的福祿別府選段,戲曲的運腔轉調,又是不同層次的開路壓陣。

台上目光一掃,視線停留在4位小朋友身上,分別是國小五年級的吳彥璋、國小三年級吳彥德兄弟,國小五年級的詹紫媃、國小三年級的詹茗鈜姐弟,他們都被遶境時熱鬧地北管吸引而加入靈安社學習。

四位小朋友練團一年多,已說著各項樂器的不同之處,每個禮拜二團練從不說累,大小鈔、沙鑼、鼓、唱曲是他們拿手絕活,更開心地笑說之後還會繼續戀下去,「因為幫神明服務,就會保佑我們,也要把事情做好。」

台灣傀儡跳鍾馗的國寶林金鍊孫子、靈安社二王會副社長林承德是他們的「通鼓」老師,他說,北管許多技巧是靠口傳,教小朋友們必須要以能理解的語法說明,四人都相當有天份。

靈安社總幹事吳柏勳感念,當初民國77年時一度修團的靈安社,在民國99年靠著有興趣的夥伴們、年輕學子投入,直到今日持續練團且源源不斷加入新血,如今已有100多位成員,能獲得無形資產殊榮,一切多虧神明保佑和眷顧。

蔡詩萍致贈「藝以人揚」匾額,他直說現場的表演難掩心中的激動,接了文化局長後,才有機會大量接觸北管,「身為台灣子弟對北管相當程度的陌生感到抱歉。」而這個「藝以人揚」說得正是藝要因人才成得以傳承。

國小五年級的吳彥璋、國小三年級吳彥德兄弟,國小五年級的詹紫媃、國小三年級的詹茗鈜...
靈安社總幹事吳柏勳感念,當初民國77年時一度修團的靈安社,在民國99年靠著有興趣...
北市文化局長蔡詩萍(左)頒贈「藝以人揚」匾額,由靈安社社長周淑穗代為獲贈。記者邱...

台北市議員陳炳甫也到場,他說,這項北管需要投入很多人力、社友們努力保存,如今獲頒無形文化資產,不能僅供奉在那,而是要融入生活,建議大巨蛋啟用也能邀請團體跳鍾馗等祈福,「這就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傳承下去。」

文化資產 神明 北市 蔡詩萍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