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機亂象/業者遊走法律邊緣 政府不該漠視

聯合報 記者巫鴻瑋
業者改裝夾娃娃機藏身民宅進行賭博。記者王長鼎/翻攝

疫情後實體經濟遭受打擊,俗稱娃娃機的選物販賣業趁隙再起,新竹縣市的娃娃機業稅收攻入娛樂稅前三名,但娃娃機在缺乏監管的情況下亂象叢生,不僅造成學生沉迷,更讓賭博、十八禁之風大行其道,娃娃機問題蔓延全國,目前僅少數縣市制定自治條例進一步規範,政府若不加以管制,也恐影響民眾、尤其青少年身心健康。

娃娃機問題並非一朝一夕,最先是大量家長反映孩子沉迷學校周邊娃娃機店,連生活費都花在娃娃機上,桃園市二○二○年才率全國之先實施「自助選物販賣事業管理自治條例」,其餘五都陸續跟進,但多數縣市對於娃娃機業管理,仍仰賴不同機關各自稽查違規,也未限制娃娃機店和學校的距離,使得娃娃機亂象愈演愈烈。

業者遊走法律邊緣的模糊界線,明目張膽展示賭博、模型槍、十八禁商品,無非是為了吸引消費者上門、提高收入,無視對普通民眾、未成年人的身心危害,但過期食品、假3C產品、假名牌氾濫,甚至曾有業者提供夾換毒品,政府難道不用更進一步善盡把關之責?

此外,娃娃機業入行門檻低,幾乎都是無人商店,消費者如何確保從娃娃機中夾出的零食飲料都符合食品衛生安全,出了意外恐怕求償無門,警方也坦言,娃娃機違規型態多變,管理及執法上都已形成困難。

如今過年期間人潮湧入的不是年味十足的商圈店面,反而攜家帶眷走入有違法、食品安全危害隱憂的的娃娃機店鋪,若政府還不出手加強執法管理,讓民眾、青少年沉迷於娃娃機零錢消費帶來的「短平快」娛樂,傷的除了民眾荷包、身心,也挑戰政府的公權力。

娃娃機 賭博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