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燃氣發電之島/接不完的四接「戰」 基隆外海牽動台灣未來能源光景

聯合報 記者游昌樺、李文顥 /基隆即時報導

基隆協和發電廠自1977年開始商轉,是台灣現行唯一重油火力發電廠,但隨著發電機組陸續退役,台電提出「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預計未來改為2部燃氣機組,同時規劃建造第四天然氣接收站,但卻引來環團一連串的抗議,其中,2023年7月7號的環評會議,更是將正反方的衝突拉到最高峰。環保署官員及環評委員在中場休息時間,無預警宣布採線上視訊會議,引發審查黑箱爭議,最後環保署致歉,宣布延期再審。

然而,協和發電廠要從空汙最嚴重的重油發電,改為天然氣發電,台電宣稱碳排可以減少52%,還能解決未來北東電網可能缺電的危機,但為何依然讓環團「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認為,這是最粗暴的能源轉型?台電東移版本從1.0版本的29.25公頃,之後一路演變到東移方案3.0版本的14.5公頃,填海造地的措施,是否避開協和外海下方的豐富海域生態?珊瑚礁與沙地的生態系是否有輕重分別?聯合報記者跟隨潛水教練王銘祥一同出海,實地下潛到2.0與3.0版本的海底,探查海中生態之外,也記錄他從反深澳電廠到支持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的心路歷程。

基隆協和發電廠外海未來預計填海造陸,興建第四天然氣接收站,但卻遭到地方環團的反對...
實地下潛到基隆協和電廠外海下方,探查海中生態,有大量珊瑚礁,還有小丑魚恣意游繞。...

民進黨政府大力推動能源轉型,並且喊出2050要達到淨零碳排,但也相當倚重燃氣發電,2022年發電比率來到38.9%,2025年甚至會取代燃煤,成為第一名,提升到50%,協和電廠做為未來大燃氣時代的重要成員之一,協和電廠是否能如同德國電廠一樣,開啟示範轉型的作用?抑或只是在能源轉型大帽子之下,卻讓火力發電自動延長為中長期的方案?專題「邁向燃氣發電之島-接不完的四接戰」深入電廠內部,多方分析正反雙方論點,也包括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鄭明修、台大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兼任助理教授趙家緯等學者,企圖帶領讀者,一同理解基隆四接的重要性,這片外海將徹底牽動台灣未來能源光景。

協和電廠 台電 基隆 四接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