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張愛玲到張國榮 「說吧,香港」壓軸台北藝術節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即時報導

香港藝人張國榮2003年於高樓一躍而下,一代巨星傳奇落幕,之後台港共同經歷SARS事件。香港詩人廖偉棠以詩作「二零零三年,一個躍下的人」融合這兩件台港人的集體回憶。「再拒劇團」所帶來的《說吧,香港》,以廖偉棠的15首編年組詩為主旋律,描繪200年來波瀾壯闊的香港歷史,成為2023台北藝術節的壓軸節目,9月30日、10月1日在中山堂中正廳演出。

《說吧,香港》演出結合詩歌及劇場形式,以人物誌的方式描繪香港200年的歷史,揉合環境音樂、民謠、龐克、圓舞曲、聲響演奏、地水南音等音樂型態。導演黃思農攜手台港兩地的金馬獎音樂人黃衍仁和曾韻方,為詩作譜曲演唱,並加入演員鄭尹真、禤思敏,以華語、粵語雙語朗誦詩作,述說香港這座島嶼兩百年來所歷經的流變。

「粵語的抑揚頓挫本身便有一種音樂性。」黃衍仁表示,粵語與華語的音樂性不同,兩者在不同音樂的加成下,讓整部作品在聽覺上有著豐富的層次。」

廖偉棠則表示,原創詩作是粵語、華語版本都有,演出時國語跟粵語交替。比如張愛玲的口吻不可能說粵語,而盧亭就是香港大嶼山的先民必須用粵語。甚至有一首詩的主角是妓女,則選擇純口語。「當聲音成為劇場裡最重要的敘事方式,包括你使用什麼擴音器,大聲公,喇叭,或肉身。用或不用麥克風等,都有其意義。」黃思農表示。

《說吧,香港》也讓音樂風格呼應詩作。如〈一九零七年,蠻雲〉描寫當時香港繁榮樣貌下,娼妓業的興盛與衍伸的女妓男客愛情故事,音樂便以庶民音樂「地水南音」的風格相互呼應;〈一九六七年,青少年哪吒〉的背景為1967年香港人反英國政府的六七暴動事件,在詩中帶出了暴動事件中第一位殞落的平民—14歲的理髮學徒陳永祥,音樂的選擇則使用搖滾曲風帶出暴動現場的既視感。

廖偉棠也將台灣民眾熟知的雨傘革命與反送中運動放入演出之中。他表示,過去幾年香港有很多新的壓力出現、新的焦慮、新的痛苦,新的版本應該要把這些都納入,「因此這個作品從誕生到現在,還在不斷在生長,如同現在香港的轉變。」

廖偉棠表示,《說吧,香港》的結尾,有一首詩名叫做〈我夢見一個未來的香港人〉,「我希望這個作品不要停留在一連串的歷史事件上,而是更延伸到未來。」

2023台北藝術節的壓軸節目—「再拒劇團」所帶來的《說吧,香港》即將登場。左起為...

●2023台北藝術節《說吧,香港》將於9月30日至10月1日於中山堂中正廳演出,邀請觀眾一同見證香港200年的歷史更迭,購票資訊可至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或至北藝中心-台北藝術節官網查詢。

香港 華語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