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住民飲食失序比率高 學者:新南向未讓台灣更多元

聯合報 記者林琮恩/台北即時報導

台大公衛學院最新研究顯示,新住民學童比本國學童更容易出現飲食失序的情況,比率高出5%。學者指出,這與新住民學童急於融入台灣社會,導致情緒障礙陷入飲食失序惡性循環有關。政大社工系教授夏曉鵑表示,這項研究結果提供科學證據,證明政府推行的新南向政策,未讓台灣成為多元化社會,反映在新住民二代的身心問題。

台大公衛研究團隊2019年針對新北市729名國中生,以飲食態度與行為量表、心情溫度計等評量指標,評估學生飲食失序的風險。結果顯示,11.4% 學生有飲食失序風險,新住民子女占16.85%,一般青少年占9.62%, 具明顯差異 。

「新南向政策推行下,政府宣稱台灣已是多元化社會,實務現場並非如此,在新住民二代身心狀況得到證明,這份研究提供了科學證據。」夏曉鵑表示,2016年起蔡英文總統上任後即實施新南向政策,民眾普遍認為東南亞議題在台灣「很夯」、沒有歧視問題,實際上不僅歧視問題仍然存在,在台灣出生的新住民二代,還會因政策壓力陷入更多焦慮與憂鬱情況。

夏曉鵑表示,新住民二代成長過程中,不被允許說母語、認識母親的文化,卻在政策鼓勵下被期待是「新南向尖兵」,要求他們說母語、分享祖國的歷史,這即是新住民二代的「冒牌者症候群」,被迫不斷對外證明,「我們不是你們想像中素質低劣的家庭。」

政大社工系教授夏曉鵑(左2)表示,這項研究結果提供科學證據,證明政府推行的新南向...

依研究對象年齡,2016年新南向政策推行時,這群學童已經進入小學。夏曉鵑表示,照理想應該是在已經多元化的社會中成長,但飲食失序問題仍然存在,這凸顯新住民二代背後的焦慮情況,新住民二代擔心被貼上標籤,24小時無法休息,必須處於防衛狀態,證明自己符合外界期待,在生理上轉換為飲食失序,這不難理解。

新住民 新南向政策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