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N成保育助力 物種增減趨勢呈現仍有局限

聯合報 記者李柏澔/台北即時報導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建立「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BN)」,為大眾提供一個開放的資料應用平台,平台資料超過2100萬筆,覆蓋物種數近3萬種,除能高效地獲得台灣野生生物分布、生物多樣性等最新資訊,從而加速保育及永續發展的步伐。但也坦言該平台在反映物種增減趨勢上仍有局限。

生多所表示,TBN作為開放資料應用與生物多樣性保育的橋梁,有助於確認動植物的已知分布地點、減緩不當開發損害生物多樣性,還能鼓勵公眾直接透過野生生物觀察紀錄,補充科學研究中所缺少的資料。

根據統計,自2018年TBN納入開放資料理念以來,過去5年平台的使用人次和資料下載量分別達到了年均80%和100%的成長,且高達一半的使用量來自民間公司,主要是將TBN作為生態檢核和環境影響評估的快速參考資源,透過TBN提供的物種名錄清單,使用者能夠迅速辨識特定地點的關注物種,進而制定相對應的保育行動,以緩解人類開發活動對生物多樣性的潛在威脅。

生多所副研究員柯智仁指出,TBN不僅是一個資料庫,也是連結生態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及大眾的網絡平台。然而在確定野生生物的分布位置上,仍面臨許多挑戰,不僅許多已知物種尚未有任何分布資料,而對於已有分布資料的物種,對其空間分布的了解也相當有限。

TBN為保育工作開闢新的視野和工具,也豐富了科學研究與生態評估的深度,為社會提供...

柯智仁表示,TBN在環境決策上,例如國土計畫、國土綠網等,以及生態檢核的小型開發案等,所提供的物種分布區域等資訊會相當有幫助,但因為目前TBN的資訊較難證實特定物種增減的趨勢,因此在環評部分會是目前最大的局限,若決策考慮到變遷,就需要其他型態的資訊來呈現。

農業部 環評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