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女白內障開完又長 「這形狀」讓醫師看了歎為觀止

聯合報 記者古和純/高雄即時報導

白內障是眾所皆知的眼疾中,會導致失明的可怕疾病,雖經手術治療短時間可治癒,不過,有一定比例患者在術後出現「後白內障」的問題;近期,高雄曲姓女子經白內障手術回診時,左眼人工水晶體竟呈「台灣島」形狀的混濁物,醫師看了笑稱,出現台灣奇蹟!

2020年衛福部統計,國內24萬3567人次接受白內障手術,換算約為18.7萬人,顯見白內障和乾眼症都是國人最常見的眼疾。

白內障形狀百百種,但近期出現另類「愛台灣」眼科案例,達特楊眼科聯盟執行長洪啟庭說明,日前曲小姐來診間看診,她自前年起左眼視力減退、色調改變、畏光與所見物體有重影現象,直至去年初,每到晚間,症狀加劇,才因此接受診療。

經一系列檢查後發現,曲女的角膜、視網膜與視神經均正常,且雙眼均無近視或遠視,右眼最佳矯正視力為0.9,但詭異的是,左眼的最佳矯正視力卻僅為0.5;此外,在裂隙燈下發現,曲女的水晶體呈現第三級的核硬化,屬須開刀恢復視力的中度白內障。

由於,曲女透過眼藥水數月治療後,症狀並未好轉,於是在醫師安排下,完成左眼白內障手術合併人工水晶體植入;曲女術後左眼視力一度回復裸視0.9,但經數月後,左眼竟再次視力降低,白天看物體猶如毛玻璃或塑膠袋擋在眼前。

經醫師診斷,曲女左眼裸視由0.9降到0.6,就連人工水晶體後方後囊也莫名出現皺褶,而在裂隙燈下,則呈「台灣島」形狀後囊混濁的現象,因此,當天洪啟庭就在診間替曲女完成雅鉻雷射治療。

「整個過程約一分鐘且無疼痛感,不必包紮即可返家。」洪啟庭指出,曲小姐只需平穩端坐在雷射機旁,散瞳後,點些許眼用麻藥,醫師在裂隙燈下瞄準台灣形狀的混濁處,按發雷射震波至後囊組織,經能量吸收後,產生分子快速電離,形成光裂離作用,藉此破壞混濁區域。

曲女隔天回診,左眼視力恢復0.9,且無疼痛與其他不舒服感,而人工水晶體後囊的台灣島圖形,也完全消失,經定期追蹤至今年初,已不再復發。洪啟庭表示,雅鉻雷射治療的特性,就是「後白內障」不會再復發,而絕大部分開完白內障患者,一輩子一眼只接受一次雷射治療。

洪表示,臨床上後囊混濁程度,有薄有厚,有大有小,形狀也千奇百怪,但曲女案例較為特殊,形狀類似「台灣島」病變,不見於世界文獻報告。至於,「後白內障」不同於白內障是水晶體整體混濁,而是手術後人工水晶體後方後囊出現混濁,所以沒有開白內障的病人,是不會有此問題的。

所謂白內障超音波乳化術,是先在水晶體的前囊開個洞,再將成熟的水晶體乳麋化後,吸出震碎的細小水晶體細胞,原先水晶體占住的空間已經空出來,形成一個囊袋,此時再將各種不同功能或種類的水工水晶體,由原先打開的前囊放入囊袋,即是完成手術。

手術中完整保存水晶體後囊極為重要,這層透明的後囊配合人工水晶體,可使術後病人看得更清楚。但縱使有完整後囊,前囊附近與囊袋內,仍有光學顯微鏡難看見的晶體上皮細胞,若往後囊移行並轉化成纖維母細胞與膠原纖維堆積,後囊就會出現珍珠狀、皺摺甚至混濁,呈現「後白內障」的窘況。

經研究,「後白內障」和患者年齡、手術方法、手術前瞳孔散不大、不同的水晶體的材質與設計有關係。若患者本身曾有青光眼、葡萄膜炎或糖尿病病史,更容易增加後白內障的發生機率。

此外,患者年齡平均為52.3至23.1歲,而其發生比例與時間,有不同的結論,其中有研究指出,三成病患於術後會出現後白內障現象,甚至有文獻報告,最快在術後一至兩個月,就會出現。洪啟庭表示,會有不同結論,或許與研究時後白內障的診斷標準不同,且與人種差異有關。

達特楊眼科聯盟執行長洪啟庭看診治療示意圖。本報資料照
曲姓女子的人工水晶體後囊出現如台灣島形狀的混濁物。記者古和純/翻攝
眼科手術治療。記者古和純/翻攝

洪啟庭指出,雖「後白內障」發生比例與時間點不一,但據洪多年臨床經驗,約九成以上患者,均會出現後白內障,只不過,視覺困擾因人而異;曾有糖尿病患者在術後一個月就長出厚厚的後囊的案例,因此,洪啟庭提醒,白內障手術術後,若有視覺不佳,就應即早就醫治療。

白內障 手術 患者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