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商布建2/認知衰退恐是憂鬱徵兆 長者六力糾高齡憂鬱

聯合報 記者李青縈/台北即時報導

「這邊痛、那邊痛,復健科、心臟科等到處求診,又是胃口不好、身型消瘦,整個人都沒有活力,檢查結果卻沒有問題,經過治療疼痛等也沒有改善」,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袁瑋說,這些是長者憂鬱症常見的症狀。

袁瑋表示,長者憂鬱症起先只是心理混合輕微生理症狀,若是沒有特別留心,因為不舒服就減少跟人互動,連帶肌肉衰退,若沒有特別訓練、營養注意,肌少症更會加劇。若是憂鬱症沒有得到妥善治療,連帶生理症狀也會更加真實,認知功能也會衰退,甚至類似失智症一般。

袁瑋說,生理上影響的認知功能退化,除非是中風等外傷發生,不然通常是漸進發生;若是突然退化劇烈可能就是就是情緒造成的,例如原本會做菜突然不會了,不理人等。如果憂鬱症狀好轉,認知功能可以回復。

袁瑋分享,曾經遇過一名長者會跟兒子一起務農,也會自行料理,當時只是輕度憂鬱,特別在採收農忙時憂鬱症狀就變得輕微;但後來白髮人送黑髮人,該父親因為喪子之痛,生理功能大為退化,不會做菜也不想種菜了,甚至路都沒有辦法走。

袁瑋說,長輩治療難度高,一是對藥物反應較不好,二是在身心理支持上比年輕人更不容易。一般民眾可以有生活支持,例如透過網路維繫與外界的聯繫,也可以認識朋友,但是長者生理上疾病較多,受限身體健康,甚至朋友過世,交友圈越來越小,也可能面對老伴過世心情不好等狀況。

另外,70至90歲長輩對於「心理健康」的理解較為薄弱,袁瑋說,有的長者不能接受被說「憂鬱症」,在治療上通常都是用「非語言」,例如,視覺、觸覺、藝術等方式進行,也會透過專業引導、團體互動等提供支持。

衛福部心健司與社家署合作,在社區照顧據點透過「長者量六力」(認知、行動、營養、視力、聽力及憂鬱),做為初步憂鬱症篩檢工具。

社家署副署長周道君表示,長者會到社區據點活動參與,有時候是參與課程或是長者交誼,據點人員會協助長者失策。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表示,去年合作篩檢36萬人次,篩檢出高風險並轉介給醫療院所的長者高達4000人。

現行在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有提供心理支持服務,服務對象不限制資格。陳亮妤表示,有在研擬長者諮商方案相關方案,但仍在討論定調方向。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
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長者憂鬱症起先只是心理混合輕微生理症狀,若沒有得到妥善治療,連帶生理症狀也會更加...

憂鬱症 長輩 衛福部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