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面琵鷺會「迴避風場」? 國內首座全浮動風機初審過關

聯合報 記者彭宣雅/台北即時報導

環亞公司規畫在苗栗竹南、後龍、通霄外海,離岸27.5公里外,打造面積74平方公里的離岸風場,這是國內首個採全浮動式風機,開發單位保證,再怎麼強的風也吹不倒;專案小組認定,此案環境影響說明書已足以提供審查判斷所需資訊,建議無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初審過關。

環境部今天進行「環亞離岸風力發電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專案小組第2次初審會議。開發單位環亞公司規畫在海上設置兩座變電站,單機裝置容量為14到20MW,最多風機數量為71部,風機間距,平行盛行風向大於1000公尺,垂直盛行風向大於700公尺,全浮動式,開發單位說,採用T等級的標準來進行規畫,預期可抵抗17級的強烈颱風,確保風機基礎安全。

而環評委員陳裕文認為,針對海底電纜纏繞評估不夠,擔心設置密度過高,引發安全疑慮,以及造成鯨豚威脅,希望開發單位能多補充。

原本開發單位承諾,對於海纜巡檢,檢視、清除纏繞廢棄漁網每年一次,但環評委員認為太消極,認為應該提高巡檢的頻度與次數;另外針對鳥類衝擊,開發單位宣稱鳥類飛行會「主動迴避風機」,說曾經經由衛星追蹤、4隻黑面琵鷺,發現黑面琵鷺有「迴避風場的行為」,遭環評委員質疑。

環評委員李培芬說,如果依照開發單位的發現,似乎我們就不會看到有鳥類撞擊的課題,全世界大概這種鳥類撞擊的問題大概都不會存在才對,所以他不會建議開發單位用這種方式寫。

針對海底電纜纏繞問題,開發單位表示,可將檢視次數,從一年一次增加到兩次,至於風機設置密度,都符合規定,如果要再放寬間距,可能設置數量會達不到現有規定。

黑面琵鷺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最後開發單位承諾,會強化極端海象情境分析與採用浮動式風機的安全評估;參考國內、外離岸風場採用浮動式風機案例,據以評估調整此案風機間距、設置;海域生態的鯨豚、海上鳥類調查作業評估,降低調查船時速(建議應低於8節),增加調查時間,獲得更合理的調查結果;另外,也承諾海纜及錨鍊檢視頻率為每年至少2次,纏繞排除頻率每年至少1次,並說明執行時間。

環評 鯨豚 黑面琵鷺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