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不了大學窄門 唐基會:教育目的應助唐寶寶融入社區

聯合報 記者鄒尚謙/台北即時報導

唐寶寶與身心障礙者是社會中的一份子,但在國民義務教育後,常常面臨「無處可去」的窘境,最終只能回到家中。唐氏症基金會與台北萬華的莒光社宅合作成立「莒光工坊」,唐氏症基金會理事長林正俠表示,為了幫助唐寶寶、身心障礙者與社區共榮,基金會在工坊裡會持續提供學習的空間,也媒合鄰里的資源,讓唐寶寶能夠與社區互動,社區的居民也隨時可以來工作坊看看唐寶寶們一天的生活,認識他們同時也能購買親手做的禮盒給予支持。

小作所提供每周20小時的作業活動訓練,培養工作技能與習慣,也透過文康、多元活動的設計安排,增強學員的人際溝通與社交技能,讓15歲以上、具就業意願及需求的唐寶寶與身心障礙者有機會走出家門,接受訓練,參與社會。

「唐寶寶高中畢業後,往往無法進入大學的窄門。」林正俠指出,一般父母對兒女的期待,都是高中畢業後念大學或是出國留學,但唐寶寶們卻常常面臨「無處可去」的窘境,因為沒有能力考大學,對他們來說是相當困難的門檻,但這卻讓12年的義務教育「白費了」。

林正俠表示,唐寶寶們的父母也要上班,離開學校後沒有上大學,最後只能待在家,等於退回原點,但教育的目的應該是要讓唐寶寶走出家門、走入社區,因此基金會致力於提供唐寶寶與身心障礙者這樣的空間,莒光工坊今天的成立相當不容易,是台北市政府的鼎力相助,才能夠促成。

林正俠說,唐氏症基金會十幾年前要設立台北「第一家小型作業坊」,卻被社區居民抗議,最後也因此取消成立的計畫,確實需要政府的協助,以及各界團體、社區的友善才能夠讓基金會小作坊成立至今,加上「莒光工坊」是第11家第一家小型作業坊,一路走來相當不容易。

從特教學校畢業後仍有持續學習的機會,唐氏症基金會長期透過在地生活、在地融入、在地樂活的營運模式辦理小型作業所,讓唐寶寶與身心障礙者可以接受自立生活和工作技能訓練,進而融入社會。林正俠指出,工作坊的孩子們在這裡有導師可以教導日常生活,可以交到很多朋友,為進入職場做準備,而回到家也可以協助家人做家事。

「不過,有時候孩子們也會感到沒有成就感。」林正俠表示,孩子們相當努力工作,但有時餅乾、手工皂等產品賣不出去時,也會感到沒有成就感,覺得沒有被購買很失望,也常常鼓勵他們不用因此氣餒;若民眾可以購買孩子們的產品,對他們來說其實都是像當好的鼓勵,小作坊的大門都是敞開的,歡迎社區民眾、大眾都能夠來到這裡探望唐寶寶們,也給予一些支持。

林正俠表示,唐寶寶離開學校後沒有上大學,最後只能待在家,12年義務教育等於退回原...
唐氏症基金會莒光工坊進駐萬華社宅後,也將透過手工皂作業訓練,並結合在地主題,讓唐...

唐氏症基金會莒光工坊進駐萬華社宅後,也將透過手工皂作業訓練,並結合在地主題,讓唐氏症基金會「愛皂事」手工皂品牌,結合萬華在地、文化意象。特別感謝徐立信議員、艋舺服飾商圈理事長、萬華街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台新銀行公益慈善基金會、兆豐慈善基金會、國寶集團、城市綠洲、呷尚寶…等在地人士和友善企業的支持,也期許未來打造更多機會串聯政府資源、專業服務、社會企業與大眾力量,成為唐寶寶、身心障礙者及其家庭不倒的力量。

唐寶寶 唐氏症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