籲汰除化石燃料補貼 學者:否則恐抵銷碳定價減碳效益

聯合報 記者胡瑞玲/台北即時報導

近200位國家代表在COP28通過「擺脫化石燃料」的決議,學者認為台灣最大的挑戰是能源轉型的極速規模化,除自我創新努力,還需借助全球性可規模化的技術突破;學者也指出,決議中也強調汰除化石燃料補貼的重要性,台灣應於明年開徵碳費時,同時啟動改革化石燃料補貼的程序,否則將大幅抵銷碳定價的減碳效益。

COP28有超過110國簽署承諾,致力讓全球再生能源產能在2030年底前提高至目前的3倍、能源效率改善速率提高至目前的2倍。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邀請學者談論今年COP重要結論及台灣在減緩排放與化石燃料轉型上的建議。台灣大學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兼任助理教授趙家緯表示,台灣應朝向2030年減碳目標加嚴、同時納入2035年減碳目標程序,更應盡速明定能源效率進步率的政策目標。

趙家緯指出,此次決議文中也強調汰除化石燃料補貼的重要性,台灣應於明年度開徵碳費時,啟動改革化石燃料補貼的程序,否則會大幅抵銷碳定價的減碳效益。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兼人為氣候變遷專題中心執行長許晃雄說,台灣減碳時程忽略2030減量目標,直接將目標放在2050淨零,依賴的是再生能源開發與技術量子跳躍式的進展,才能在2030至2050年間,展開以極高速度發展的減量行動,得借助全球性可規模化的技術突破,這才是台灣的最大挑戰。

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助理教授鄭祖睿表示,今年COP28是有史以來第一次舉行運輸與能源部長級會議,宣示陸地運輸中能源效率較佳與再生能源型態的運輸方式,在2030年的占比要達到現在的2倍。

但鄭祖睿直言,台灣尚未看到整體的航運業減碳政策或策略,日常步行與自行車通勤的整體規畫也處於起步階段,尚未看到完整的規畫;他認為,地方與中央政府減碳策略的治理需要更密切的結合。

學者認為,台灣應於明年開徵碳費時,同時啟動改革化石燃料補貼的程序,否則將大幅抵銷...

另鄭祖睿也認為,若要達成2050全球升溫控制在攝氏1.5度目標,再生能源是最需要加速提升的能源,並非過度強調碳捕捉、利用與封存技術。

減碳 再生能源 COP28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