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收掉逾6百家!未來15年內恐找嘸中藥行 業界盼推制度阻凋零

聯合報 記者賴昀岫/台北即時報導

目前台灣約有8000家傳統中藥行,但這個產業正以每年收掉6、700家的凋零中,換言之,未來的15年內,可能連在中藥批發重鎮的迪化街,都聞不到這股香氣。中華民國中藥商全聯會名譽理事長馬逸才說,目前傳統中藥行發照狀況不如預期,2019年解釋令公告後,逾4000人申請、核准3700人,中藥商的凋零還是持續,目前只是止跌,如果沒有制度化,仍會持續凋零。

馬逸才是台北市大稻埕的「原住民」,見證過中藥產業蓬勃發展的歲月,但近年來因為制度發展、20多年沒發新執照,經營者的平均年齡超過60歲,客戶也多半是50歲以上族群,「這是一個很大的隱憂」,年輕人都不進中藥行更是一個警訊。

馬逸才直言,新冠肺炎期間研發出來的「清冠一號」,也是從水煎藥開始,有效才改變劑型,成為科學中藥,而健保總額約300億,當中有4成左右為藥費,但幾乎都是科學中藥,傳統水煎藥並非健保給付對象,而因為沒有專門培養中藥販賣業的科系,中藥商在「產官學」的官、學領域都缺席。

馬逸才說,衛福部在民國87年修訂「藥事法」第103條,民國82年2月5日前曾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審核,予以列冊登記者,或領有經營中藥證明文件的中藥從業人員,並修習中藥課程達適當標準,得繼續經營中藥販賣業務。

另一個進入中藥販售領域的途徑,就是透過藥學系系統進到中藥業,但效果沒有很好,40年來進到行業的,可能只有1%到2%,「總不能一直斷層」,馬逸才直言,為了自力救濟,不得已才有2018年到衛福部抗爭的行動,但還是希望透過正統新增人員方式,讓行業可以延續,中藥商也願意透過學校教育,取得相關業務範圍。

馬逸才無奈表示,目前中藥行家數已從1萬5000家腰斬至8000家左右,且每年會收掉600到700家,迪化街最近也有1家百年中藥行結束營業,真正的批發商不到10家,主要是因為經營的人年紀大要收起來,目前發照狀況不如預期,4000多人申請、核准3700位左右,未核准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就是要求執業一定年限。

馬逸才說,過去中藥行經營者多半是學徒出身,雖然在考試方面很弱,但對中藥材非常熟悉,會從藥材的顏色、味道、乾濕度等挑選好藥材,而現在許多中藥行第二、三代接班人,不乏碩、博士畢業的高學歷,希望長久之計還是要爭取到執照。

「專業人才不怕競爭,怕的是劣幣驅逐良幣」,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陳麒方說,醫療產業需要許多專業人才,希望中藥業成為有專業人員把關的產業,比照中醫推拿設置專業考試,所有產業都需要證照支持才能長久經營,衛福部也有許多委託研究計劃正在進行,希望中藥業也能成為有專業人員把關的產業。

中華民國中藥商全聯會名譽理事長馬逸才無奈表示,目前中藥行家數已從1萬5000家腰...
中華民國中藥商全聯會名譽理事長馬逸才說,透過藥學系系統進到中藥業的人數非常少。示...

########test#########
中藥 中醫

延伸閱讀

留言